山腹人家真画屏,亦有竹阁连松亭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山腹人家真画屏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shān fùrén1|0|01huà píng |
亦有竹阁连松亭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yìyǒu|yòuzhú géliánsōng tíng |
山腹人家真画屏,亦有竹阁连松亭释义
【山腹】山内。三国蜀诸葛亮《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》:“其阁梁一头入山腹,其一头立柱於水中。”2.山腰。唐皇甫曾《遇风雨作》诗:“阴云拥巖端,霑雨当山腹。”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三:“四面诸峯如踊跃相跂,大殿在山腹。”清施闰章《过翚岭》诗:“崇冈陟崚嶒,鸟道绕山腹。”典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画屏】1.有画饰的屏风。南朝梁江淹《空青赋》:“亦有曲帐画屏,素女綵扇。”前蜀韦庄《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》:“落花带雪埋芳草,春雨和风溼画屏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道士》:“两女对舞,长衣乱拂,香尘四散;舞罢,斜倚画屏。”2.《新唐书·后妃传上·太穆窦皇后》:“﹝父毅﹞画二孔雀屏间,请昏者使射二矢,阴约中目则许之……高祖最后射,中各一目,遂归於帝。”后以“画屏”为择婿之典。明叶宪祖《鸾鎞记·探婚》:“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,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。”3.在屏条上作画。元夏文彦《图绘宝鉴·吴》:“曹弗兴,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【竹阁】子建造的楼阁。唐张籍《和陆司业习静寄所知》:“山开登竹阁,僧到出茶牀。”唐白居易《宿竹阁》诗:“晚坐松簷下,宵眠竹阁间。”清查慎行《闲咏》:“延曦开竹阁,向晦掩柴关。”2.楼阁名。在浙江杭州孤山附近,今废。宋姜夔《卜算子》词之三:“凉观酒初醒,竹阁吟纔就。”清张岱《西湖梦寻·西湖中路·六一泉》:“六一泉在孤山之南,一名竹阁,一名勤公讲堂。宋元祐六年,东坡先生与会勤上人同哭欧阳公处也。”
【连】《唐韻》力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陵延切《正韻》靈年切,音漣。《說文》員連也。《玉篇》合也,及也。《廣韻》續也,還也。《集韻》屬也。《正韻》接也。《詩·大雅》執訊連連。《朱傳》屬續貌。《禮·王制》十國爲連,連有帥。《齊語》四里爲連,十連爲鄕。《後漢·韓康傳》連徵不至。又姻親爲連。《史記·尉佗傳》及蒼梧秦王有連。《註》有連者,連姻也。又黏鳥曰連。《淮南子·覽訓》連鳥于百仞之上。又連尹、連敖,皆楚官名。《左傳·襄十五年》屈蕩爲連尹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連敖註》楚司馬官也。又連山,易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》掌三易之法,
【松亭】。唐赵嘏《送张又新除温州》诗:“凝絃夜醉松亭月,歇马晓寻溪寺花。”唐罗邺《冬夕江上言事》诗之五:“松亭尽日唯空坐,难得儒翁共讨论。”2.古关名。故址在今河北宽城县西南。地势险要,为战略要地,宋辽时自燕京(今北京城西南)至中京(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西)的交通要道。《宋史·刘敞传》:“自松亭趋柳河,甚径且易,不数日可抵中京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国猷》:“大行盘盘,自西而北,居庸、古北、松亭等关,北瞰沙漠,南引江淮,土厚水深,博大爽塏。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直隶二·遵化县》:“松亭关在喜峯口北百二十里,辽人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