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炳淳耀,下流德晖

上炳淳耀,下流德晖

诗句读音
下流德晖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xià liúdéhuī
上炳淳耀平仄:仄 仄 平 仄
拼音: shàng|shǎngbǐngchún yào

上炳淳耀,下流德晖释义

【下流】1.河流的下游。唐张九龄《高斋闲望言怀》诗:“取路无高足,随波适下流。”清黄景仁《夜登小孤山和壁间韵》:“谁标铁柱成终古,却笑金焦属下流。”郁达夫《逃走》:“大江到岸,曲折向东,因而江心开畅,比扬子江的下流还要辽阔。”2.指子孙,后辈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乐陵王茂传》:“今封茂为聊城王,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十七年》:“太子宜勤学问,亲师友。今入侍宫闈,动踰旬朔,师保天下,接对甚希,伏愿少抑下流之爱,弘远大之规,则海内幸甚!”3.犹末流。指一种流派的余绪。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五:“然其下

【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登入聲。《廣韻》德行也。《集韻》德行之得也。《正韻》凡言德者,善美,正大,光明,純懿之稱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進德修業。《詩·大雅》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《書·臯陶謨》九德,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。又《洪範》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六德:知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。又《玉篇》德,惠也。《書·盤庚》施實德于民。《詩·小雅》旣飽以德。又善敎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命相布德,和令,行慶,施惠。《註》德

【晖】《廣韻》許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吁韋切,音輝。《說文》光也。《易·未濟》君子之光,其暉吉也。《玉篇》或作煇。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炳】《唐韻》兵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補永切,音丙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明著也。《易·革卦》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又《集韻》百猛切,音浜。義同。又陂病切,音柄。火明也。又叶彼兩切。《揚子·太經》彪如在上,天文炳也。鴻文無範,恣意往也。《郭璞·山海經畢方贊》畢方赤文,離精是炳,旱則高翔,鼓翼陽景。景,于兩切。 《玉篇》亦作昺。《集韻》或作昞。範字原作艸下。

【淳耀】亦作“淳曜”。光明;光耀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夫黎为高辛氏火正,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、光昭四海,故命之曰祝融。”韦昭注:“淳,大也;燿,明也。”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国语下》:“家大人曰:韦训淳为大,义本《尔雅》,然云大明厚大天明地德,则不词矣。予谓淳燿、敦大、光照,皆二字平列。淳字本作焞。焞,明也;燿,光也。言能光明天明,厚大地德也,下文云祝融能昭显天地之光明,即其证。”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九徵》:“圣人淳耀,能兼二美,知微知章。”晋陆机《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》:“淳曜六合,皇庆攸兴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