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根盘驿道,河水浸城墙
山根盘驿道,河水浸城墙释义
【河水】河之水。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活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一》:“大都河水从西大河故瀆东北,合赤河而达于海。”《清史稿·河渠志一》:“明年四月,塞未竣,河水陡涨,衝塌东岸坝臺。”2.专指黄河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“何谓六川?河水、赤水、辽水、黑水、江水、淮水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河水自枝津东北流逕甲下邑北,又东北流入于海。”3.指河神。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六章第一节:“帖木真在湖边向天发誓说:‘使我克定大业,当与诸人共甘苦。苟渝此言,有如河水!’”
【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子鴆切,音祲。漬也。《詩·曹風》浸彼苞稂。又潤也。《詩·小雅》浸彼稻田。又漸也。《易·臨卦》剛浸而長。又沒也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城不浸者三版。又涵也,沈也,澤之總名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大浸稽天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揚州其浸五湖。又通作湛。《禮·內則》湛諸美酒。又《廣韻》七林切《集韻》千尋切,音侵。浸淫,漸漬也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浸淫叔子遠其類。 或作濅寖。
【城墙】卫而建筑在城周围的高峻坚厚的围墙。汉王充《论衡·须颂》:“城墙之土,平地之壤也……国之功德崇於城墙。”唐白居易《春至》诗:“白片落梅浮涧水,黄梢新柳出城墙。”徐迟《财神和观音》:“这一道高墙里面,自然有亭台楼阁之胜,不过两道城墙外面的人是决看不到里面去的。”典
【山根】1.山脚。汉焦赣《易林·贲之明夷》:“作室山根,人以为安;一昔崩颠,破我壶飱。”北周庾信《游山》诗:“涧底百重花,山根一片雨。”明刘基《题山水图为宝林衍上人作》诗:“雨过秋山日欲暾,白云如雪拥山根。”孙犁《白洋淀纪事·山地回忆》:“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,也没有声响,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。”2.相术家称鼻梁。宋彭乘《续墨客挥犀·状甚丑》:“虽然无寿相,知是有山根。见説登科日,欣然动至尊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六回:“又一件,你这山根不宜断絶,麻衣祖师説得两句好:山根断兮早虚花,祖业飘零定破家。”
【驿】《唐韻》羊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亦。《玉篇》譯也,道也。《增韻》今之遞馬。又傳舍也。《唐書·劉晏傳》初州取富人主郵遞,謂之捉驛。又《正字通》稱頌人曰驛其聲而吟之。又往來不絕曰駱驛。《後漢·郭伋傳》駱驛不絕。又落驛。《書·洪範》乃命卜筮,曰雨,曰霽,曰蒙,曰驛,曰克。《傳》驛,氣落驛不連屬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驛驛其達。《註》驛驛,苗生貌。又姓。本作,俗省作驛。互詳馹字註。
【道】〔古文〕衟《唐韻》徒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杜皓切,陶上聲。《說文》所行道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詩·小雅》周道如砥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。又《廣韻》理也,衆妙皆道也,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一隂一陽之謂道。《又》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《書·大禹謨》道心惟微。又順也。《書·禹貢》九河旣道。《註》順其道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江黃道柏。《註》道國,在汝南安陽縣南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漢屬零陵郡,唐營州,攺道州。又當道,草名。《博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