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广州支使王拾遗

上广州支使王拾遗

朝代:唐朝 | 作者:曹松 | 诗词类型:唐诗

上广州支使王拾遗原文

明时应不谏,天幕称仙才。聘入关中去,人从帝侧来。
诗窗盛岛屿,檄盾照风雷。几度陪旄节,营巡海色回。

上广州支使王拾遗拼音版

míng shí yīng bú jiàn ,tiān mù chēng xiān cái 。pìn rù guān zhōng qù ,rén cóng dì cè lái 。

明时应不谏,天幕称仙才。聘入关中去,人从帝侧来。

shī chuāng shèng dǎo yǔ ,xí dùn zhào fēng léi 。jǐ dù péi máo jiē ,yíng xún hǎi sè huí 。

诗窗盛岛屿,檄盾照风雷。几度陪旄节,营巡海色回。


上广州支使王拾遗作者曹松简介

曹松(约830─?)字梦徵,舒州(今安徽省潜山县)人。早年家贫,避居洪州西山,其后投奔建州刺史李频。李死后,又一度落拓江湖,奔走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陕西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昭宗光化四年(901)登进士第,时已七十余岁。曾任秘书省正字。其诗多旅游题咏、送别赠答之作,较少接触现实题材。风格颇似贾岛,取境幽深,以炼字炼句见长,但并未流于枯涩。《全唐诗》录其诗一百四十首,编为二卷。

上广州支使王拾遗原文及翻译赏析

虞:周文王时就已建立的姬姓小国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。晋:西周始封姬姓国,晋献公时都于绛(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)。师:可泛指军队,也可专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师旅有制。”五百人为旅,五旅为师。下面传文说“虞无师”,就是专指二千五百人的军队编制。夏阳:虢邑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约三… 查看详情

  不是国都而说灭,是看重夏阳。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,《春秋》说是师,为什么呢?因为虞国写在晋国之前,不可以不说师。它写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?灭夏阳是它为主的。夏阳,是虞、虢交界处虢国的一个要塞。夏阳一失,虞、虢两国都可占领了。虞国为什么要为主灭夏阳呢?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,荀息说:“君主为什么… 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