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界鼎成云缥缈,西陵舞罢泪阑干

上界鼎成云缥缈,西陵舞罢泪阑干

诗句读音
上界鼎成云缥缈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shàng jièdǐng chéngyúnpiāo miǎo
西陵舞罢泪阑干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ī líng3bà|ba|pílèilán gān

上界鼎成云缥缈,西陵舞罢泪阑干释义

【上界】。指仙佛所居之地。唐张九龄《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》诗:“上界投佛影,中天扬梵音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三:“上界宫馆,生於窈冥,皆有五色之气而结成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一回:“又不知是那里降下来魔头,且须上界去查勘查勘。”清赵翼《南天门》诗:“鐘鱼闻上界,沆瀣吸中宵。”2.犹上等,上档。宋吴自牧《梦粱录·六院四辖》:“京都旧制,监官分两界:曰上界,造金银珠玉;曰下界,造铜铁竹木杂料。”

【鼎成】见“鼎成龙去”。
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
【缥缈】“縹眇”。亦作“縹渺”。1.高远隐约貌。《文选·木华<海赋>》:“羣仙縹眇,餐玉清涯。”李善注:“縹眇,远视之貌。”唐杜甫《白帝城最高楼》诗:“城尖径仄旌斾愁,独立縹緲之飞楼。”宋苏轼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词:“缺月掛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惟见幽人独往来,縹渺孤鸿影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孤影,南枝乍冷,见乌鹊縹緲,惊飞栖止不定。”郭沫若《星空·天上的市街》:“我想那缥缈的空中,定然有美丽的街市。”2.随风飘扬;随水浮流。唐李白《愁阳春赋》:“縹緲兮翩緜,见游丝之縈烟。”宋陈允平《垂杨》词:“飞

【西陵】1.古国名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黄帝居轩辕之丘,而娶於西陵之女,是为嫘祖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西陵,国名也。”2.陵墓名。三国魏武帝陵寝。在河南省临漳县西。《彰德府志·地理志二》:“操且死,令施繐帐於上,朝晡,上酒及糗粮,使宫人歌吹帐中,望吾西陵。西陵即高平陵也,在县西南三十里,周回一百七十步,高一丈六尺。”南朝齐谢朓《铜雀台》诗:“鬱鬱西陵树,詎闻歌吹声。”3.陵墓名。清代帝王陵寝。在河北省易县西永宁山下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有雍正泰陵、嘉庆昌陵、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。因地在北京之西,总称“西陵”。刘

【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文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罔甫切《正韻》罔古切,音武。《說文》舞樂也。《玉篇》足相背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舞,有帗舞,有羽舞,有皇舞,有旄舞,有干舞,有人舞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夫舞,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軍中無以爲樂,請以劒舞。又鍾體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鳧氏》銑閒謂之于,于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鉦,鉦上謂之舞。《註》此四名者,鍾體也。又變弄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舞文巧詆。《又》舞知以御人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有舞師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秦繞舞陽之北,以東臨許,則南國必危矣。《前漢

【泪】《字彙》與淚同。(淚)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遂切,音類。目液也。《本草》淚者,肝之液。《譚子化書珠玉篇》悲則雨淚。又《集韻》劣戌切,音律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計切《正韻》力霽切,音麗。疾流貌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漻淚淢汨。《註》引淮南子,水淚破舟。○按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本作戾。淚與戾古通。又《集韻》力結切,音捩。義同。又淒淚,寒涼貌。《前漢·武帝賦》秋氣憯以淒淚。亦作戾。

【阑干】1.横斜貌。三国魏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月没参横,北斗阑干。”金史肃《宿睦村》诗:“阑干河汉已西倾,独坐披衣过五更。”陈三立《十月十四夜饮秦淮酒楼闻陈梅生侍御袁叔舆户部述出都遇乱事感赋》诗:“霜月阑干照头白,天涯为念旧恩存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<亥年残秋偶作>诗》:“竦听荒鸡偏闃寂,起看星斗正阑干。”2.借指北斗。明杨基《岳阳楼》诗:“春色醉巴陵,阑干落洞庭。”3.纵横散乱貌;交错杂乱貌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王与夫人叹曰:‘吾已絶望,永辞万民,岂料再还,重復乡国。’言竟掩面,涕泣阑干。”三国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