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跻极高明,旁穿复深密

上跻极高明,旁穿复深密

诗句读音
上跻极高明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shàng jījígāo míng
旁穿复深密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入五質
拼音: páng chuānfùshēnmì

上跻极高明,旁穿复深密释义

【上跻】隮”。上升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地气上隮,天气下降。”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神明鬱其特起,遂偃蹇而上躋。”晋挚虞《思游赋》:“攀招摇而上躋兮,忽蹈廓而凌虚。”唐颜真卿《<孙逖文公集>序》:“逸气上躋,而高情四达。”

【极】《唐韻》其輒切《集韻》極葉切,音笈。《說文》驢上負也。《篇海》爲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。又《廣韻》巨業切,音跲。极插也。(極)《唐韻》渠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竭憶切《正韻》竭戟切,禁入聲。《說文》棟也。《徐曰》極者屋脊之棟,今人謂高及甚爲極,義出於此。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極。《易·繫辭》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《註》無稱之稱,不可得而名也。又皇極,大中也。《書·洪範》皇建其有極。《疏》人君爲民之主,大自立其有中之道。又北辰曰北極,老人星曰南極。《書·舜典·正義》引《王蕃·渾天說》曰:北極出地三十六度,南極入地三十六度

【高明】1.指天;上天。《书·洪范》:“沉潜刚克,高明柔克。”孔传:“高明谓天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羣臣诵功,本原事迹,追首高明。”《文选·谢庄<月赋>》:“臣闻沉潜既义,高明既经。”吕延济注:“沉潜,地,故称义;高明,天,故称经。”2.指日月。《文选·陆机<吊魏武帝文>》:“岂不以资高明之质,而不免卑浊之累;居常安之势,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?”李善注:“高明,谓日月也。”宋范仲淹《天道益谦赋》:“然则高明之运也,善行无迹;盛衰之应也,惟变是适。”宋曾巩《应举启》:“遇高明之见照,殆否结之将通。”3.高而明亮

【旁穿】蒙《奉和袭美太湖诗·太湖石》:“旁穿参洞穴,内窍均环釧。”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

【密】《唐韻》美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筆切《正韻》覓筆切,音蜜。《爾雅·釋山》山如堂者密。《郭璞註》山形如堂室者曰密。尸子,松柏之鼠,不知堂密之有美樅。一曰靜也。又《玉篇》止也,默也,深也。《易·繫辭》聖人以此洗心,退藏於密。《詩·周頌》夙夜基命宥密。《註》謂所以承藉天命者,宏深而靜密也。又《增韻》稠也,疎之對也。《易·小畜》密雲不雨。《詩·大雅》止旅廼密。《註》言其居止之衆,日以益密也。又《史記·功臣年表》罔亦少密焉。又祕也。《易·繫辭》幾事不密,則害成。又《禮·樂記》隂而不密。《註》密言閉也。又《禮·少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