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品功能甘露味,还知一勺可延龄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还知一勺可延龄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huán|háizhī|zhìyīsháokě|kèyánlíng |
上品功能甘露味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去八未 拼音: shàng pǐngōng nénggān lùwèi |
上品功能甘露味,还知一勺可延龄释义
【还】《篇海類編》音浮。又音否。俗作還字,非。(還)《唐韻》戸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關切,音環。《說文》復也。《玉篇》反也。《詩·小雅》爾還而入,我心易也。還而不入,否難知也。《註》反也。又《正韻》退也,歸也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主人答拜還,賔拜辱。《註》還,猶退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還守豐。又《灌嬰傳》還定三秦。又顧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無所還忌。《註》還,猶顧也。又償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還。又大還、小還,日至之名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日至于鳥次,是謂小還。至于女紀,是謂大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勺】《唐韻》之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職略切,音灼。《說文》挹取也。象形,中有實。《徐曰》按禮記,一勺水之多,言少也。又《廣韻》周公樂名。《儀禮·燕禮》若舞則勺。《註》勺,頌篇告成,大武之樂歌也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周公作勺,言能勺先祖之道也。《集韻》或作汋。又通作酌。《前漢·禮樂志郊祀歌》勺椒漿。《註》師古曰:勺,讀曰酌。又《唐韻》市若切《集韻》實若切《韻會》是若切《正韻》裳灼切,音芍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爲飮器,勺一升。《註》勺,尊升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勺觶角柶。《註》勺,所以酒也。《玉篇》亦作杓。又
【可】《唐韻》肯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口我切,音坷。《說文》肯也。《廣韻》許可也。《韻會》可者,否之對。《書·堯典》囂訟可乎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達人哉山濤也,多可而少怪。又僅可,未足之辭。《論語》子曰:可也。又《禮·內則》擇于諸母與可者。《註》諸母,衆妾也,可者,傅御之屬也。又所也。《禮·中庸》體物而不可遺。《註》體猶生也,可猶所也。不有所遺,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唐諫議大夫可中正,宋紹興進士可懋。又《字彙補》苦格切,音克。《魏書·吐谷渾傳》可汗,此非復人事。《唐書·突厥傳》可汗猶單于
【延】《唐韻》以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然切,音綖。《說文》長行也。又《廣韻》進也。《禮·射義》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。《儀禮·覲禮》者延之曰升。《註》從後詔禮曰延。延,進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長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延永,長也。凡施於年者謂之延,施於衆長謂之永。《班固·西京賦》歷十二之延祚。又《廣韻》遠也。《史記·蒙恬傳》延袤萬餘里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也。《疏》鋪也。又《正韻》納也。《前漢·公孫弘傳》弘起客館,開東閣,以延賢人。又《集韻》及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賞延于世。又《廣韻》稅也,言也。又《韻會》遷延也,淹久
【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靈。《廣雅》齡,年也。古者謂年爲齡。齒亦齡也。
【上品】上等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如此诸贤,故为上品,以外率多田野閒人。”宋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》卷八:“建茶盛於江南,近岁制作尤精。龙凤团茶最为上品。”明马愈《马氏日抄·方城石》:“此砚虽非玉,亦石中上品也。”丁玲《一九三○年春上海(之二)》五:“隔她不远坐了些爱装饰的外国太太,时时送来一些上品的香水的气息。”2.指最高的门阀品第。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是以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。”南朝梁任昉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势门上品,犹当格以清谈。”参见“九品中正”。3.佛教谓修净土法门而道行较高者,命终化生西方
【功能】1.犹技能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工,治容貌功能,日至於市。”2.效能;功效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五日一听事,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,以傅奏其言,考试功能。”洪深《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》上篇三:“而导演者更不能不切实地理解工具的功能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核心》:“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反映生活,以情移人,能发挥思想教育功能。”3.才能。元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三折:“则为你书剑功能,因此上甘受这糟糠气息。”清吴下阿蒙《断袖篇·李延年》:“卫青、霍去病皆爱幸,然亦以功能自进。”4.指有才能的人。《后汉书·陈龟传》:“前凉州
【甘露】甘美的露水。《老子》:“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。”宋梅尧臣《和永叔桐花》:“晓枝滴甘露,味落寒泉中。”峻青《秋色赋·傲露篇》:“因为它有一种本事,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,来滋润它的枝叶。”古人认为甘露降,是太平瑞征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乃者凤皇集泰山、陈留,甘露降未央宫……获蒙嘉瑞,赐兹祉福,夙夜兢兢,靡有骄色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水一·甘露》﹝释名﹞引《瑞应图》:“甘露,美露也。神灵之精,仁瑞之泽,其凝如脂,其甘如飴,故有甘、膏、酒、浆之名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先声》:“请问那几种祥瑞?河出图,洛出书
【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未。《說文》滋味也。《玉篇》五味,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。《禮·王制》五味異和。又《老子·道德經》味無味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有味者,有味味者。《後漢·郞顗傳》含味經籍。又五味,藥名。《抱朴子·僊藥篇》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,色如玉女。《本草綱目》作菋。又《集韻》莫拜切,音。飮食之味。又莫珮切,音妹。器光澤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味縣。《註》孟康曰:味音昧。又《釋文》亡曷反,音沫。《禮·檀弓》瓦不成味。《註》味當作沫。沫靧也。○按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引《禮·檀弓》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