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天分高,百间真朗朗
尚书天分高,百间真朗朗释义
【尚书】战国时,或称掌书,尚即执掌之义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掌管文书奏章,地位逐渐重要。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,开始分曹办事。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,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。魏晋以后,尚书事务益繁。隋代始分六部,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从隋唐开始,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,尚书省即其中之一,职权益重。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,行政全归尚书省。元代存中书省之名,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。明初犹沿此制,其后废去中书省,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,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,清
【天分】天资;天赋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:‘汝何以都不復进?为是尘务经心,天分有限。’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胡曾》:“曾天分高爽,意度不凡,视人间富贵,亦悠悠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性灵关天分,书卷关学力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<狗·猫·鼠>》:“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,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,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。”2.犹天命。《旧唐书·黄巢传》:“唐帝知朕起义,改元广明,以文字言之,唐已无天分矣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捉季布变文》:“寡人若也无天分,公然万事不言论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【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閑切《正韻》居顏切,音蕑。《說文》隙也。从門从月。會意,亦形。《徐鍇曰》門夜閉。閉而見月光,是有閒也。《禮·樂記》一動一靜者,天地之閒也。《莊子·山木篇》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。又《史記·郭解傳》洛陽人有相讐者,邑中賢豪,居閒以十數,終不聽。《註》居中爲他道和輯之。《周語》我先王不窋,用失其官,而自於戎、翟之閒。又容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凡待坐於大司成者,遠近閒三席。《註》閒,猶容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願請閒。《師古註》閒,容也。猶今言中閒也。請容暇之頃,當有所也。又也。《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朗朗】明亮貌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。”唐张籍《关山月》诗:“秋月朗朗关山上,山中行人马蹄响。”清龚自珍《宥情》:“异哉!其心朗朗乎无滓,可以逸尘埃而登青天。”袁鹰《十月长安街》诗:“曈曈红日,朗朗乾坤,万里长空,宽广大道。”2.形容声音清晰响亮。唐韩愈《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》诗:“朗朗闻街鼓,晨起似朝时。”《醒世恒言·马当神风送滕王阁》:“惟有王勃端坐船上,毫无惧色,朗朗读书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二回:“寳玉把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四:“那位青年的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