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巳年光促,中川兴绪遥

上巳年光促,中川兴绪遥

诗句读音
中川兴绪遥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四宵
拼音: zhōng chuānxīng|xìngxùyáo
上巳年光促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入三燭
拼音: shàng sìnián guāngcù

上巳年光促,中川兴绪遥释义

【中川】1.中等的河流。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》:“川衡……中川:下士六人,史二人,胥六人,徒六十人。”《旧唐书·职官志二》:“其江、河,自西极达于东溟,中国之大川者也。其餘百三十五水,是为中川。”2.江中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登江中孤屿》诗:“乱流趋正絶,孤屿媚中川。”南朝齐谢朓《临楚江赋》:“云沉四岫,风荡中川。”唐柳宗元《游南亭夜还叙志》诗:“中川恣超忽,漫若翔且翱。”

【兴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陵切,音。《爾雅·釋言》興,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夙興夜寐。《禮·中庸》國有道,其言足以興。《註》興,謂起在位也。又《廣韻》盛也。《詩·小雅》天保定爾,以莫不興。《箋》興,盛也。又《五音集韻》舉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進賢興功,以作邦國。《註》興,猶舉也。又動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下柎之功,末應將興。《註》興,猶動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興迷亂于政。《箋》興,猶尊尚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旅師》頒其興積。《註》縣官徵聚物曰興。今云軍興是也。又《司稼》平其興。《註》所徵賦。又州名。《五

【遥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招切,音謠。《說文》遠也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而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遠哉遙遙。又逍遙,徜徉也。互詳逍字註。

【上巳】旧时节日名。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“上巳”;魏晋以后,定为三月三日,不必取巳日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。”《宋书·礼志二》引《韩诗》:“郑国之俗,三月上巳,之溱洧两水之上,招魂续魄。秉兰草,拂不祥。”唐席元明《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》诗:“日惟上巳,时亨有巢。”宋吴自牧《梦粱录·三月》:“三月三日上巳之辰,曲水流觴故事,起於晋时。唐朝赐宴曲江,倾都褉饮踏青,亦是此意。”但也有仍取巳日者。元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一折:“今日乃三月初八日,上巳节令,洛阳王

【年光】1.年华;岁月。南朝陈徐陵《答李颙之书》:“年光遒尽,触目崩心,扶心含毫,诸不申具。”宋陈允平《永遇乐》词:“蔷薇旧约,樽前一笑,等闲辜负年光。”清江昱《齐天乐》词:“年光迅羽,怕游倦相如,后期难许。”冰心《庄鸿的姊姊》:“从前的快乐光阴,现在追想起来,恨不得使他‘年光倒流’了。”2.春光。唐王绩《春桂问答》诗之一:“年光随处满,何事独无花?”唐李观《御沟新柳》诗:“御沟迴广陌,芳柳对行人。翠色枝枝满,年光树树新。”明周履靖《锦笺记·游杭》:“水緑沙平一带春,雪晴风暖不生尘。年光到处皆堪赏,能解閒行有几人

【促】《唐韻》七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趨玉切,音趗。迫也,近也,密也。又局促小,貌。《李白詩》嗷嗷空城雀,身計何戚促。又刺促。《晉書·潘岳傳》閣道謠曰:和嶠刺促不得休。《註》受役於世也。又與趣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