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天分四序,素秋独可悲

上天分四序,素秋独可悲

诗句读音
上天分四序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shàng|shǎngtiān fènsì xù
素秋独可悲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sù qiūdúkě bēi

上天分四序,素秋独可悲释义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天分】天资;天赋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:‘汝何以都不復进?为是尘务经心,天分有限。’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胡曾》:“曾天分高爽,意度不凡,视人间富贵,亦悠悠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性灵关天分,书卷关学力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<狗·猫·鼠>》:“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,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,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。”2.犹天命。《旧唐书·黄巢传》:“唐帝知朕起义,改元广明,以文字言之,唐已无天分矣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捉季布变文》:“寡人若也无天分,公然万事不言论

【四序】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。《魏书·律历志上》:“然四序迁流,五行变易。”唐王勃《守岁序》:“春、秋、冬、夏,错四序之凉炎。”清顾炎武《华山》诗:“四序乘金气,三峯压大河。”汉

【素秋】1.秋季。古代五行之说,秋属金,其色白,故称素秋。汉刘桢《鲁都赋》:“及其素秋二七,天汉指隅,民胥祓禊,国於水游。”唐杜甫《秋兴》诗之六:“瞿唐峡口曲江头,万里风烟接素秋。”宋欧阳修《清商怨》词:“关河愁思望处满。渐素秋向晚。”清唐孙华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十二:“三年客里逢朱夏,一月天边盼素秋。”朱德《感事八首用杜甫<秋兴>诗韵·战局时局》:“兴安岭下楚江头,万里烽烟接素秋。”参见“素商”。2.比喻衰老、迟暮。晋潘尼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》诗之三:“予涉素秋,子登青春;愧无老成,厠彼日新。”南朝梁江淹《杂体

【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犢。《說文》犬相得而。从犬蜀聲。羊爲羣,犬爲獨也。又獸名。《埤雅》顏從曰:獨一叫而猨散,鼉一鳴而龜伏。或曰鼉鳴夜,獨叫曉。獨,猨類也。似猨而大,食猨。今俗謂之獨猨。蓋猨性羣,獨性特,猨鳴三,獨叫一,是以謂之獨也。又獨,獸名。詳前字註。又《廣韻》單獨。《詩·小雅》哀此惸獨。《傳》獨,單也。《又》念我獨兮。《爾雅·釋山》獨者蜀。《疏》蟲之孤獨者名蜀,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一蜀也。南楚謂之獨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獨山,多金玉美石。又《廣韻》複姓有獨

【可悲】令人伤心。汉王褒《洞箫赋》:“诚可悲乎,其不安也。”唐聂夷中《送友人归江南》诗:“上国身无主,下第诚可悲。”梁启超《小说与群治之关系》:“其最受欢迎者,则必其可惊可愕可悲可感,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,抹出无量眼泪者也。”丁玲《阿毛姑娘》三:“阿毛真想哭了,觉得一切都太可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