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赏析

“赏析诗人有哪些,赏析有哪些诗人?赏析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赏析诗人!”

凉州曲赏析

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,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,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。有幸遇到那么一次,那激昂兴奋的情绪,那开怀痛饮、一醉方休的场面,是不难想象的。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。诗中的酒,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;杯,相传是周穆王时代,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,有如“光明夜照”,故称“夜光杯”;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;还有“沙场”、“征战”等等词语。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。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,用铿锵激越的音调,奇丽耀眼的词语,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—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,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,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、琳琅满目、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。这景象使人惊喜,使人兴奋,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,定下了基调。第二句开头的“欲饮”二字,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,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。正在大家“欲饮”未得之时,乐队奏起了琵琶,酒宴开始了,那急促欢快的旋律,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,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。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,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,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。这里的“催字”,有人说是催出发,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。有人解释为:催尽管催,饮还是照饮。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。“马上”二字,往往又使人联想到“出发”,其实在西域胡人中,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。“琵琶马上催”,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。

上西楼赏析

词名《相见欢》咏的却是离别愁。此词写作时期难定。如系李煜早年之作,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,如作于归宋以后,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。起句“无言独上西楼”,摄尽凄惋之神。“无言”者,并非无语可诉,而是无人共语。由作者“无言”、“独上”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,可见其孤独之甚、哀愁之甚。本来,作者深谙“独自莫凭栏”之理,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,而今他却甘冒其“险”,又可见他对故国(或故人)怀念之甚、眷恋之甚。“月如钩”,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。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,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“三千里地山河”(《破阵子》),引起他多少遐想、多少回忆?而俯视楼下,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。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”,这里,“寂寞”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,已无法、也无须分辨,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。过片后“剪不断”三句,以麻丝喻离愁,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,历来为人们所称道,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: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”。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,或写愁之深,如李白《远离别》:“海水直下万里深,谁人不言此愁古”; 或写愁之长, 如李白《秋浦歌》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;或写恋之重,如李清照《武陵春》:“只恐双溪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;或写愁之多,如秦观《千秋岁》: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”。

望江南赏析

这首记梦小词,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。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。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。"车如流水马如龙,花月正春风。"游乐时环境的优美,景色的绮丽,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。这首小词,"深哀浅貌,短语长情",在艺术上达到高峰。"以梦写醒"、"以乐写愁"、"以少胜多"的高妙手法,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。 张燕瑾《唐宋词选析》:统观这首小词,构思新颖,环环相扣,通首都用白描手法,语言明净流畅。 《唐宋词鉴赏集》: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,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"梦"的画廊之中。 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"车水马龙"句为时传诵。当年之繁盛,今日之孤 凄,欣戚之怀,相形而益见。 陈廷焯《别调集》卷一云:后主词一片忧思,当领会于声调之外,君人而为此词, 欲不亡国也得乎?

捣练子令赏析

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,在小庭深院中,听得格外真切。夜深了,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,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,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。因而长夜不寐,愁思百结。"砧声不断"、"月到帘栊",从景中透露出愁情,情景交融,轻柔含蓄,耐人寻思。这首小令,语言新,意境新,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。 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曲名《捣练子》,即以咏之,乃唐词本体。首二句言闻捣练之声,院静庭空,已写出幽悄之境。三句赋捣练,四、五句由闻砧者说到砧声之远递。通首赋捣练,而独夜怀人情味,摇漾于寒砧断续之中,可谓极此题能事。杨升庵谓旧本以此曲名《鹧鸪天》之后半首,尚有上半首云:"塘水初澄似玉容,所思还在别离中。谁知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。"案《鹧鸪天》调,唐人罕填之。况塘水四句,全于捣练无涉,升庵之说未确。但露珠月弓,传诵词苑,自是佳句。 王方俊《唐宋词赏析》:通篇无点题之笔,但处处写离情,情包含在景中,从景中透露出感情,极为含蓄,意境清新,是李词中内容较健康的词作。

风流子赏析

这是一首较早地描写水乡农舍风光的词。作者以白描手法,描绘出一幅典型的具有水乡特色的农舍图。春水绿波,曲溪澄碧在槿篱茅舍中传出了织布的声音。这首小词内容丰富,凡水乡农家具有代表性的东西,皆写入词中,有景有声,虽无一字描写人物,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,可以想见男耕女织的勤劳情况及水乡农事繁忙的景象。全词朴实无华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,表达了作者爱慕水乡的思想感情。 《栩庄漫记》:《花间集》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,诚为异采,盖词境至此,已扩放多矣。 汤显祖评本《花间集》卷四:词人藻,美人容,都在尺幅中矣。

鹊踏枝之一赏析

  这是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,写一位痴情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,游子就如流云一样游荡忘了归来,在百草千花的寒食节气,处处情人成双成对,就连燕子也知道双双归来,而游子却不知何处。望着满天纷飞的柳絮,不禁愁情交织,乃至梦中也梦不到游子。全词语言清丽婉约,悱恻感人,塑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,也似乎概况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。   词写闺怨。上片以飘荡不归的行云,比作浪子。他把自己的宝马香车都拴系在浮花浪蕊的青楼妓馆边了。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孤独与凄苦。双燕尚懂得归来而人却不知。离愁被春光撩拨得像悠悠扬扬的柳絮,漫天飞舞,使你在梦里也觅不到踪迹。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,怨而不怒,蕴藉深婉,可谓别开新境。

江城子赏析

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。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,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。情景交融,寓意深刻。全词感情色彩极浓,写景抒情,真切动人,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。 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:“(欧阳炯)为《花间》里堪继温、韦之后的一个大作家。” 王方俊《唐宋词赏析》: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使全词情景交融,可谓天衣无缝。 《大雅集》卷一陈廷焯云:于伊郁中饶蕴藉。 《栩庄漫记》:此词妙处在“如西子镜”一句,横空牵入,遂尔推陈出新。

初渡汉江赏析

  “颂其诗、读其书,不知其人可乎?”“知人”常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。但还有另一种情况,就是成功的作品也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家的了解:“读其书想见其为人”。对于文学史上可以指名道姓的作家是如此,甚而对于一些无名氏作家也是如此。    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,用极古简的笔法,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。首句点出地点,诗人正“渡”的是汉江环绕襄阳、岘山的一段,这同时也是写景,淡淡钩勒出岘山的轮廓,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,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。次句点节令(“岁阑”),兼写江上景色。由于岁暮天寒,故“古道少行人”。然而“渡口只宜寂寂,人行须是疏疏”,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。三句是寄语逆旅主人备酒,借此引起末句“夜来风雪过江寒”,于是读者看到:江间风雪弥漫,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,一叶扁舟正冲风冒雪过江而来。末二句用“为报”的寄语方式喝起,更使读者进入角色,不仅看到一幅天生的图画,而且感到人在画图中。     说它如画,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。虽然这位佚名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、经历和心情,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,读后经久难释,读者对诗人不曾言及的那一切似乎又了解得很多。     襄阳这地方,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,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,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。史载他镇守襄阳,务修德政,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,即有名的“堕泪碑”。

寄人赏析

以诗代柬,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,这是古代常有的事。这首题为《寄人》的诗,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。 从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看来,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,后来却彼此分手了。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。在封建宗法社会的“礼教”阻隔下,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,只好借用诗的形式,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,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。这是题为《寄人》的原因。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。“谢家”,代指女子的家,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。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,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。曲径回廊,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。因此,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,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。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:院子里四面走廊,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;曲折的阑干,也象往常一样,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,可是,眼前廊阑依旧,独不见所思之人。他的梦魂绕遍回廊,倚尽阑干,他失望地徘徊着,追忆着,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。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诗: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周邦彦《玉楼春》词:“当时相候赤阑桥,今日独寻黄叶路。”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,写得同样动人。然而,“别梦”两句却以梦境出之,则前此旧游,往日欢情,别后相思,都在不言之中,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,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。

满宫花赏析

沉沉月夜,悄无声息。落花遍地而“帝子”不归。使人愁锁碧窗,离恨满怀。又听得杜鹃声声,隔窗传来,更增人愁思。这首词,抒写了寂寞冷清的宫廷生活。诗人写景抒怀,寄寓良深。 《全唐诗话》:尹鹗工小词,有《满宫花》云“月沉沉,人悄悄”云云。盖伤蜀之 亡也。 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此词写宫怨。诗人身值乱离,怀人恋阙,每缘情托讽。宛转、清丽。 张叔夏《词源》:参卿词,以明浅动人,以简净成句者也。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绮丽风华,仿佛仲初宫词。

定风波赏析

江水沉沉,白鸟双飞,枫叶芦花,征帆渐远。“人去”之后,惟见园荷滴露,冷月照人,莎满荒径,凄凉冷落。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。通过景物描写,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。 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此词纯是写景,惟“人去”二字见本意。在陆则莎满径荒,在水则露寒月冷,一片萧寥之状,殆有感于王根,樊重之家,一朝零落,人去堂空,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?

章台夜思赏析

  这是一首秋夜思乡的诗篇。当时,中原丧乱,连年兵燹,作者正避乱江南,求官不易,流寓在湖北一带,感时伤怀,无限凄凉。诗的首联,发调清唱,它写诗人长夜不寐,在幽怨的瑟声和悲鸣的风雨中度过,该是怎样的令人伤感凄绝。接着的第二闻,写孤灯独照,楚角声闻,一弯残月,又将从章台落下去了。如此“耿耿星河欲曙天”,该又凝聚了诗人我钞国乡的悉绪。转眼春光将尽,而年华已逝;归家无期,而故人已疏,写出了游子的寂寞和孤单。这是第三联的意思。因此结尾一联,用秋雁南回,乡书的深深怀念。这里的一个“又”了,说明诗人在流寓在外很久了,也表明诗人是思乡又一年啊。年年思乡,却年年肠断江南,这是何等的寂寞和凄凉。孤灯、楚角、残月、衰草,无不强烈地表现着秋夜思乡的凄苦。这情调虽免不低沉了些,但却哀感动人。全诗语言清畅,意境清幽。在阴冷暗淡的气氛中,诗人将思乡之情,写得令人肠断。  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?试简要分析。   参考答案::表达的情感:思乡之苦。表达的手法:(1)层层蓄势,反复渲染。以“清瑟”“楚角”“孤灯”“残月”等声象或物象来烘托内心之忧怨、哀伤。(2)善于陪衬,以“芳草云暮”“秋雁南回”陪衬“故人未来”“乡书不达”的孤单寂寥之苦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