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袭篡攘三世业,下承丕祚本无功

上袭篡攘三世业,下承丕祚本无功

诗句读音
下承丕祚本无功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iàchéngpīzuòběnwú gōng
上袭篡攘三世业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shàng|shǎngxícuànrǎngsānshì yè

上袭篡攘三世业,下承丕祚本无功释义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承】《唐韻》署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陵切,音丞。《說文》奉也。《書·說命》后克聖,臣不命其承。《詩·小雅》承筐是將。又受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是謂承天之祜。《疏》受天之福也。又《增韻》下載上也。《易·坤彖》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《尚書·大傳》庶人有石承。《註》屋柱下石也。又《廣韻》次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三年》同盟于平丘,子產爭承。《註》承貢賦之次也。又繼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松柏之茂,無不爾或承。《疏》新故相承,無彫落也。又止也。《詩·魯頌》則莫我敢承。《疏》無有於我敢禦止之者。又通丞。《左傳·哀十八年》楚右司馬子國帥師而行

【丕】《廣韻》敷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攀悲切《正韻》鋪悲切,音胚。大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嘉乃丕績。又奉也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丕天之大律。《註》奉天之大法也。又姓。春秋晉大夫丕鄭。亦作。又同岯。山名。大邳山。《史記》作伾。《國語》作丕。又元也。《書·金縢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。《史記》以丕爲負。《索隱》引鄭氏曰:丕讀作負。◎按《廣韻》《玉篇》諸書音切,倶本音和,惟重脣輕脣之音,多用交互。後學不考,遂成譌舛,如丕用敷悲切之類。是以敷母輕脣之音,切滂母重脣之字。宜從《集韻》諸書攀悲切爲是。岯原字从山不。

【祚】《廣韻》昨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存故切《正韻》靖故切,音胙。福也,祿也,位也。《詩·大雅》永錫祚胤。《註》祚,福祚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天祚明德。又歲也。《曹植·元會詩》初歲元祚。《晉書·王沉傳》彈琴詠典,以保年祚。

【无功】1.没有功劳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有过不罪,无功受赏,虽亡不亦可乎?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张裔传》:“爵不可以无功取。”2.没有收获、成效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是时单于觉之,去,汉军皆无功。”三国魏嵇康《养生论》:“害成於微,而救之於著,故有无功之治。”《西湖二集·刘伯温荐贤平浙中》:“洪武爷遂遣汤和率师讨之,国珍遁入海岛,师劳无功。”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袭】〔古文〕褶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似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席入切,音習。《玉篇》重衣也。《禮·玉藻》裘之裼也,見美也。服之襲也,充美也。又《樂記》周還裼襲,禮之文也。又《通鑑》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。《註》上下皆具曰襲。又《說文》左袵袍也。又服也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襲朝服。又合也。《周語》朕夢協于朕卜,襲于休祥,戎商必克。又因也。《禮·曲禮》卜筮不相襲。又重也。《左傳·哀十年》卜不襲吉。又入也。《晉語》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,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。又受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八年》故襲天祿,子孫受之。又掩其不備也。《左傳·莊二

【篡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初患切。逆而奪取曰篡。《爾雅·釋詁》篡,取也。《註》篡者,奪取也。《前漢·衞靑傳》靑給事建章,未知名。大長公主執囚靑,欲殺之,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。《註》師古曰:逆取曰篡。又弋取也。《字彙補》《揚子》鴻飛冥冥,弋人何篡焉。別本作篡,非。篡原字从艹,不从。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世业】的事业、功绩。《文选·班固<幽通赋>》:“岂余身之足殉兮,违世业之可怀。靖潜处以永思兮,经日月而弥远。”李善注引曹大家曰:“言己安静长思,不欲毁絶先人之功跡,日月不居,忽復远大。”唐元结《自释》:“世业载国史,世系在家牒。”2.世代相传的事业或职业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方今雄桀带州城者,皆无七国世业之资。”宋何薳《春渚纪闻·买烟印号》:“黄山张虔原、高景修,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,其用远烟、鱼胶所製,佳者不减沉珪。”3.祖先所遗留的产业。《南史·张融传》:“簞食瓢饮,不觉不乐。但世业清贫,人生多待。”宋无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