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心天地心,哀矜用中典

上心天地心,哀矜用中典

诗句读音
哀矜用中典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二十七銑
拼音: āi jīnyòng1|4diǎn
上心天地心平仄: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shàng xīnxīntiān dì

上心天地心,哀矜用中典释义

【哀矜】哀怜;怜悯。《书·吕刑》:“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。”晋傅玄《傅子·法刑》:“司寇行刑,君为之不举乐,哀矜之心至也。”唐皎然《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》诗:“昏垫宸心及,哀矜詔命敷。”明宋濂《进大明律表》:“由是仰见陛下仁民爱物之心,与虞夏帝王同一哀矜也。”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我们对于她们,应有哀矜勿喜之心,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。”漢
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殄切,顚上聲。《說文》典,五帝之書也。从在丌上,尊閣之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典,經也。《廣韻》法也。《書·舜典》愼五典。《註》五典,五常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掌建邦之六典。《秋官·大司》掌建邦之三典。《疏》常經卽是法式。又《周語》召公曰:瞽獻典。《註》典,樂典也。又典守,猶主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典同。《又》典瑞。《戰國策》我典主東地。《註》典猶職典也。又姓。《魏志》有典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典切,音殄。《正韻》堅潤貌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是故輈欲頎典。《

【上心】君心。汉应劭《风俗通·十反·赵相汝南李统》:“时冀州有疑狱,章帝见问统。统处当详平,克厌上心。”唐白居易《贺雨》诗:“上心念下民,惧岁成灾凶。遂下罪己詔,殷勤告万邦。”放在心上;用心。《朱子全书·中庸一》:“人固有偏好一物者,然此一物未上心时,安得不谓之未发之中乎?”《封神演义》第十七回:“你上心打听,天子用此物做甚么?”丁玲《杜晚香》:“晚上教村里的妇女识字,有没一个妇女能比晚香更上心的。”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
【天地】指自然界或社会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星队木鸣,国人皆恐……是天地之变、阴阳之化,物之罕至者也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!”唐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天地果无初乎?吾不得而知之也。”清吴伟业《避乱》诗之一:“归去已乱离,始忧天地小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日记》:“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;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。”2.犹天下。《文选·张衡<南都赋>》:“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李善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