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元点鬟招萼绿,王母挥袂别飞琼

上元点鬟招萼绿,王母挥袂别飞琼

诗句读音
王母挥袂别飞琼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wáng|wàng3huī mèibié|bièfēi qióng
上元点鬟招萼绿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shàng yuándiǎn huánzhāoèlǜ|lù

上元点鬟招萼绿,王母挥袂别飞琼释义

【母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莫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後切,音某。《廣雅》母,牧也。言育養子也。《釋名》冒也,含已生也。《增韻》慕也。嬰兒所慕也。《說文》从女,象懷子形。一曰象乳形。《蒼頡篇》其中有兩點,象人乳形。豎通者卽爲毋。《詩·小雅》母兮鞠我。又天地爲大父母。《書·泰誓》惟天地萬物父母。《易·說卦》乾,天也,故稱乎父。坤,地也,故稱乎母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父事天,母事地,兄事日,姊事月。又《老子·道德經》有名萬物之母。又日爲陽德之精,故稱日母。《枚乗·七發》流攬無窮。歸神日母。又元氣之本曰氣母。《莊子·大

【挥袂】挥袖。奋起貌;飘洒貌。三国魏曹植《七启》:“挥袂则九野生风,慷慨则气成虹蜺。”晋卢谌《览古》诗:“挥袂睨金柱,身玉要俱捐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一○六:“尔乃众仙挥袂,万神迁延,羽童拊节,庆云缠绵。”2.犹挥手。表示告别。晋陆机《于承明作与士龙》诗:“分涂长林侧,挥袂万始亭。”唐刘禹锡《杨柳枝》词之八:“城外春风吹酒旗,行人挥袂日西时。”明刘基《招隐》诗之五:“挥袂起谢客,且还饮我醪。”典

【别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方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筆別切《正韻》必列切,鞭入聲。《說文》分解也。《玉篇》分別也。《增韻》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日月以告君,以厚其別也。《爾雅·釋山》小山別大山,鮮。《疏》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。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宰庖之切割分別也。《晉·仲長敖覈性賦》同稟氣質,無有區別。又傅別,謂券書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八成,聽稱責以傳別。《註》鄭曰:爲大手書於一札,中字別之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列切《正韻》避列切,便入聲。《玉篇》離也。《增韻》解也,訣也。《江淹·別賦》黯然銷者,惟別而已矣

【飞琼】1.仙女名。后泛指仙女。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王母乃命诸侍女……许飞琼鼓震灵之簧。”唐顾况《梁广画花歌》:“王母欲过刘彻家,飞琼夜入云軿车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环佩湿,似月下归来飞琼。”2.指飘飞的白色物,如雪、玉兰花等。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和范先之雪》词:“天上飞琼,毕竟向人间情薄。”清陈维崧《二郎神·玉兰花饼》词:“万片飞琼,抛街填井。”

【上元】1.节日名。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也叫元宵节。《旧唐书·中宗纪》:“﹝景龙四年﹞丙寅上元夜,帝与皇后微行观灯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六回:“次日,正是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晴明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放花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登高》:“岁上元夜,寺僧燃灯遶塔奏乐,金光明空,乐作天上矣。”2.古代历法名称之一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其纪上元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上元是古历之名。”《新五代史·司天考》:“布算积分,上求数千万岁之前,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,而日、月、五星皆

【点鬟】头上的双鬟。唐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:“上元点鬟招萼緑,王母挥袂别飞琼。”

【招】《唐韻》止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遙切,音昭。《說文》手呼也。《詩·邶風》招招舟子。《傳》招招,號召之貌。《疏》號召必手招之。王逸云:以手曰招,以口曰召也。又《廣韻》來之也。《書·說命》旁招俊乂。又求也。《前漢·季布傳》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。《註》招求貴人威權,因以請託也。又也。《孟子》旣入其苙,又從而招之。《註》招,羈其足也。又姓。漢大鴻臚招猛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饒切《正韻》時昭切,音韶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體招搖,若永望。《註》招搖,申動貌。又與韶通。《史記·帝舜紀》禹乃興九招之樂。《註》卽舜樂

【绿】《廣韻》力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玉切,音錄。《說文》帛靑黃色也。《釋名》綠,瀏也。荆泉之水於上視之,瀏然綠色,此似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綠兮衣兮。《博》綠,閒色。又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傳》綠,王芻也。《釋文》爾雅作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