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林少羁鞅,世路多艰阻

山林少羁鞅,世路多艰阻

诗句读音
世路多艰阻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八語
拼音: shìlùduōjiānzǔ
山林少羁鞅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ān línshǎo|shàojī yāng

山林少羁鞅,世路多艰阻释义
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

【多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得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當何切,朵平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衆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夫孔多。《增韻》不少也。《易·謙卦象傳》君子以裒多益寡。《禮·表記》取數多者,仁也。又勝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多矣乎予出祖者。《註》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,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臣之業所就,孰與仲多。又刻求也。《左傳·僖七年》後之人將求多于汝,汝必不免。又稱美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諸公聞之皆多盎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,帝以此多之。又戰功曰多,見《周禮·夏官·司勲》。又荒俗呼

【阻】《唐韻》側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壯所切,音俎。《說文》險也。《廣韻》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德行恆以知阻。《詩·秦風》遡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又《商頌》罙入其阻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險》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。《釋名》山巇曰險,水隔曰阻。若泛言則山水通用。《集韻》同岨。又《釋名》水出其後曰阻丘,此以水爲險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阻,艱,難也。《書·舜典》黎民阻饑。又止也。《讀書通》通作沮。《詩·小雅》亂庶遄沮。《禮·儒行》沮之以兵。《正字通》與阻同。又《左傳·隱四年》州吁阻兵而安忍。《註》阻,恃也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阻法度

【山林】1.山与林。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辨其山林、川泽、丘陵、坟衍、原隰之名物。”晋郭璞《游仙诗》之一:“京华游侠窟,山林隐遯栖。”唐韩愈《谢自然诗》:“山林民可入,魍魎莫逢旃。”赵树理《三里湾·国庆前夕》:“咱们社里还有副业、有水利、有山林、有菜园、有牲口……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。”2.借指隐居。南朝梁沉约《与谢朏敕》:“尝谓山林之志,上所宜弘。”宋苏轼《王安石赠太傅制》:“方需功业之成,遽起山林之兴。”《宋史·种放传》:“种放,河南洛阳人也……每往来嵩华间,慨然有山林意。”3.指隐

【少】《唐韻》書沼切《韻會》始紹切,燒上聲。《說文》不多也。从小丿聲。《徐曰》丿音夭。《禮·禮器》禮有以少爲貴者,謂天子一食,諸侯再,大夫士三,食力無數是也。食力,庶人也。又少頃,有閒也。《孟子》少則洋洋焉。又短也。訾人曰少之,猶稱人曰多之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素習知蘇秦皆少之。又《廣韻》式照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照切,燒去聲。《玉篇》幼也。《增韻》老之對也。《易·本義》兩儀者始,爲一畫,以分隂陽。四象者次,爲二畫,以分太少。又少儀。《禮記》篇名。少室,山名。又副貳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於是爲置三少,皆上大夫也。曰少

【羁鞅】亦作“羇鞅”。1.羁,马络头。鞅,牛缰绳。泛指驾驭牲口的用具。唐元稹《春馀遣兴》诗:“野马笼赤霄,无由负羈鞅。”宋范成大《新岭》诗:“山行何许深,空翠滴羈鞅。”2.喻束缚。唐王维《谒璿上人》诗:“浮名寄缨珮,空性无羈鞅。”唐白居易《读史》诗之二:“山林少羈鞅,世路多艰阻。”唐司空图《泽州灵泉院记》:“常念蓄役之外,逮佣隶,虽豢养至丰,莫不苦於受制,殊不知羇鞅之劳,或能避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