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木岂无凉,猛兽蹲清阴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猛兽蹲清阴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měng shòudūnqīng yīn |
山木岂无凉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陽 拼音: shān mùqǐ|kǎiwúliáng|liàng |
山木岂无凉,猛兽蹲清阴释义
【猛兽】1.指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。《周礼·夏官·服不氏》:“掌养猛兽而教扰之。”郑玄注:“猛兽,虎豹熊羆之属者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入山则使猛兽不犯,涉水则令蛟龙不害。”金元好问《两山行记》:“守真住山五十年,不省有为猛兽毒螫所伤害者。”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十三:“轮船像一头受伤后发怒的猛兽,一路嗥叫着直扑向这小小的石桥。”2.指猛虎。唐避太祖李虎讳,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。唐高彦休《唐阙史·虎食伊璠》:“﹝璠﹞及蓝关,为猛兽搏而食之。”明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大明会典》:“自来称虎为兽,考《晋书》成於唐魏
【蹲】〔古文〕踆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徂尊切《集韻》徂昆切,音存。《說文》踞也。《後漢·魯恭傳》蹲夷踞肆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蹲乎會稽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七倫切,音逡。《詩·小雅》蹲蹲舞我。《傳》蹲蹲,舞貌。《釋文》蹲,七旬反。本或作墫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蹲蹲如此。《註》蹲蹲,行有節。又《集韻》粗本切,音鱒。聚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蹲甲而射之。《註》蹲,聚也。又《集韻》蹤倫切,音遵。鷷,或作蹲。雉,西方曰鷷。又《集韻》祖本切,音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徂丸切,同躦。或作蹲。又《集韻》趣允切。蹲循,緩意。
【清阴】1.清凉的树阴。晋陶潜《归鸟诗》:“顾儔相鸣,景庇清阴。”唐薛能《杨柳枝》词:“游人莫道栽无益,桃李清阴却不如。”元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一折:“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。”2.喻恩泽。宋苏轼《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》:“愿言均此施,清阴分四方。”3.谓天气阴凉。宋梅尧臣《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》:“是时天清阴,力气勇奔骤。”
【山木】木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山木如市,弗加於山;鱼盐蜃蛤,弗加於海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过瞿溪山僧》诗:“钻燧断山木,掩岸墐万户。”唐白居易《自题小草亭》诗:“土阶全垒块,山木半留皮。”2.古歌名。《文选·江淹<恨赋>》:“若乃赵王既虏,迁於房陵。”李善注引《淮南子》:“赵王迁流房陵,思故乡,作《山木》之呕,闻者莫不陨涕。”清钱谦益《<梅村先生诗集>序》:“夫所谓不学而能者,《三侯》、《垓下》、《沧浪》、《山木》,如天鼓谷音,称心而衝口者是也。”参阅清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淮南内篇二十》。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