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浦转帆迷向背,夜江看斗辨西东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山浦转帆迷向背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shān pǔzhuǎn fānmíxiàng bèi |
夜江看斗辨西东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yè1kàn|kāndǒu|dòubiànxī dōng |
山浦转帆迷向背,夜江看斗辨西东释义
【山浦】山麓近水处。南朝宋鲍照《代阳春登荆山行》:“日气映山浦,暄雾逐风收。”
【转帆】话题。鲁迅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:“黄三是乖觉的,即刻转帆。”许地山《女儿心》:“老黄最怕她不高兴,赶紧转帆说:‘我逗你玩哪,你别当真。’”
【迷】《唐韻》莫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緜披切《正韻》綿兮切,音麛。《說文》惑也。《易·坤卦》先迷後得。《書·舜典》烈風雷雨弗迷。《詩·小雅》俾民不迷。
【向背】1.指切合与不切合。《尉缭子·天官》:“刑以伐之,德以守之,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。”2.谓迎合或背弃。三国魏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凡希世苟合之士,蘧蒢戚施之人……以闚看为精神,以向背为变通。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;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。”3.谓拥护与反对。《魏书·杨侃传》:“今且停军於此,以待步卒,兼观民情向背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科场·荐主同咨》:“参劾会试大座师者屡见……而参荐主者无一人焉,其向背最为易见。”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四:“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。”4.谓反复不定,有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【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當口切,音陡。《說文》大升也。《羣經音辨》升十之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平斗斛度量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斗者,聚升之量也。又宿名。《春秋·運斗樞》第一至第四爲魁,第五至第七爲杓,合爲斗。居隂播陽,故稱北斗。《易·豐卦》日中見斗。《疏》日中盛明之時,而斗星顯見。《詩·小雅》維北有斗。《疏》維此天上,其北則有斗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斗七星,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。《又》衡殷南斗。《註》南斗六星爲天廟,丞相大宰之位。又酒器。《詩·大雅》酌以大斗。《疏》大斗長三尺,謂其柄也。蓋從大
【辨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莧切《正韻》備莧切,音辯。《說文》判也。《廣韻》別也。《易·乾卦》問以辨之。《禮·學記》離經辨志。《註》辨,謂考問得其定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弊羣吏之治,六曰廉辨。《註》辨,謂辨然于事分明,無有疑惑也。又《韻會》牀足笫閒也。《易·剝卦》剝牀以辨。《疏》牀足之上,牀身之下,分辨處也。《程傳》牀之幹也。又變也。《楚辭·九辨註》辨者,變也。謂道德以變說君也。又井地之數也。《禮·王制·註》京陵之地,九夫爲辨,九辨而當一井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見切,音徧。與徧通。帀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萬民和喜,瑞應辨至。《
【西东】1.西方和东方。汉焦赣《易林·随之兑》:“两心不同,或欲西东。明论终始,莫适所从。”宋苏轼《虔州八境图》诗:“山水照人迷向背,只寻古塔认西东。”2.用为偏义复词,指西方。唐聂夷中《题贾氏林泉》诗:“只虑迷所归,池上日西东。”3.泛指四方,无定向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。”裴駰集解引孟康曰:“怵,为利所诱怵也;迫,迫贫贱,东西趋利也。”唐孟郊《过分水岭》诗:“十步九举轡,迴环失西东。”宋范成大《钓池口阻风》诗:“回风打船失西东,柁痴櫓弱无适从。”4.指酒杯。宋赵长卿《朝中措》词:“此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