钐钐羽翮利,竦竦骨节露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竦竦骨节露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十一暮 拼音: sǒng sǒnggǔ jiélù|lòu |
钐钐羽翮利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去六至 拼音: shān|shànyǔ hé4 |
钐钐羽翮利,竦竦骨节露释义
【竦竦】高耸貌。南朝宋鲍照《绍古辞》:“瑟瑟凉海风,竦竦寒山木。”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缘云竹竦竦,失路麻冥冥。”2.耸动貌;颤抖貌。宋梅尧臣《送郭功甫还青山》诗:“来何迟迟去何勇,羸马寒童肩竦竦。”刘半农《饿》诗:“他真饿了!--饿得他的呼吸,也不平均了;饿得他全身的筋肉,竦竦的发抖!”汉
【骨节】头的关节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昔禹致羣神於会稽之山,防风氏后至,禹杀而戮之,其骨节专车。”《后汉书·郭玉传》:“骨节不彊,不能使药。”宋苏辙《晋论》:“譬如山林之人,生於草木之间,大风烈日之所咻,而霜雪饥饉之劳苦,其筋力骨节之所尝试者亦已至矣。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八:“我起小长了大骨节,腿脚不好使。”2.指人的品性气质。清黄景仁《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》诗:“我昔献赋来田间,骨节疏顽性孤鯁。”3.比喻诗文的骨力气势。南朝梁锺嵘《诗品》卷下:“善製形状写物之词,得景阳之諔诡,含茂先之靡嫚,骨节强于谢混,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【钐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所鑒切,音。《玉篇》大鎌也。《韻會》鏟屬。《抱朴子·逸民卷》推黃鉞以適釤鎌之持。《韓愈·李大夫墓誌》鎛釤鉏斸。《註》釤,大鏟。斸,大鋤。又《集韻》思廉切,音銛。刀名。又《集韻》師咸切《韻會》師銜切,音攕。人名。晉有沙樓國帥釤加。又姓。《晉書·東夷傳》釤加。又明有玉田人釤資。
【羽翮】1.指鸟羽。翮,羽轴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。《周礼·地官·羽人》:“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,以当邦赋之政令。”郑玄注:“翮,羽本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南海则有羽翮、齿革、曾青、丹干焉,然而中国得而财之。”2.指翅膀。南朝梁何逊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》诗:“相顾无羽翮,何由总奋飞。”唐杜甫《独坐》诗:“仰羡黄昏鸟,投林羽翮轻。”李大钊《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》:“若把他的光芒万丈飞翔上腾的羽翮,拘限于狭隘的唯知论者的公式的樊笼中,决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。”3.泛指鸟类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羽翮奋,角觡生。
【利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至切《正韻》力地切,音詈。《說文》銛也。从刀和,然後利,从和省。易利者,義之和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兵不完利,與空手同。又《廣韻》吉也,宜也。《易·賁卦》利有攸往。又私利也。《莊子·騈拇篇》小人以身殉利。又《禮·坊記》先財而後禮,則民利。《註》利猶貪也。又《前漢·高帝紀》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,與利田宅。《註》師古曰:利謂便好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軸有三理,三者以爲利也。《註》利,滑密也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巴蜀地。晉西益州,梁改利州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漢有利乾,爲中山相。又《韻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