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阴道上霜天好,安得相从赋早梅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山阴道上霜天好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二晧 拼音: shān yīn dào shàngshuāng tiānhǎo|hào |
| 安得相从赋早梅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五灰 拼音: āndé|děi|dexiāng|xiàngcóng fùzǎo2 |
山阴道上霜天好,安得相从赋早梅释义
【山阴道上】西南郊沿途一带。这里以景物美而多著称。山阴,旧县名,在今绍兴市。《西湖佳话·白堤政迹》:“今日他是经歷到禹穴、兰亭,并山阴道上,他岂不夸张其美,也要来气我?”郁达夫《夜泊西兴》诗:“罗刹江边水拍天,山阴道上树含烟。”参见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。
【霜天】的天空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咏云》:“浮云舒五色,玛瑙应霜天。”隋薛道衡《出塞》诗之二:“塞夜哀笛曲,霜天断雁声。”宋柳永《采莲令》词:“月华收,云淡霜天曙。”元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四折:“鹤泣霜天表,猿啼夜月高。”2.深秋天气。北周庾信《和裴仪同秋日》:“霜天林木燥,秋气风云高。”唐李商隐《九日》诗:“曾共山翁把酒时,霜天白菊绕堦墀。”宋苏舜钦《诗僧则晖求诗》:“好约长吟处,霜天看怒潮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”
【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皓切,蒿上聲。美也,善也。《詩·鄭風》琴瑟在御,莫不靜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詩·衞風》永以爲好也。又好會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琬圭以結好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結二國之好。又人名。張好好,年十三,姣麗善歌,杜牧置樂籍中。見《唐書·杜牧傳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,仙樂競奏,唱人閒好。見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廣韻》呼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到切,音耗。《說文》愛而不釋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滯,有所好,則愛而不釋,故於文,女子爲好。《詩·唐風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相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又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又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又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又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
【从赋】赴试。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从赋始分手,朝京忽同舲。”孙汝听注:“谓彻赴举试也。”方世举注:“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‘詔有司举贤良文学士,错在选中。对曰:今臣窋等乃以臣充赋。’”
【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皓切,遭上聲。《說文》晨也。又先也。《易·坤卦》由辨之不早辨也。又與皁同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宜皁物。《註》皁物,柞、栗之屬。《釋文》皁音早。本或作早。 《說文》作。从日在甲上。
【梅】〔古文〕槑《唐韻》莫杯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模杯切《韻會》謀杯切,音枚。或作槑、楳,亦作。《說文》枏也。《爾雅·釋木》梅,枏。《陸璣·條梅疏》似豫章大木也。又《書·說命》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《禮·內則》梅諸。《名物疏》陸璣所釋有條有梅,自是枏木似豫章者。豫章,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。和羹之梅,籩實之乾,似杏實酢者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時,英梅。《註》雀梅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朹檕梅。《註》狀如梅,子赤色似小柰,可食。又《埤雅》江、湘、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,則水潤土溽,蒸鬱成雨,謂之梅雨。《四時纂要》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