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楹夜对月,孤怀岂忘情

山楹夜对月,孤怀岂忘情

诗句读音
山楹夜对月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
拼音: shān yíngyèduì yuè
孤怀岂忘情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gū huáiqǐ|kǎiwàng qíng

山楹夜对月,孤怀岂忘情释义

【山楹】石凿成的石柱。《楚辞·哀时命》:“凿山楹而为室兮,下被衣於水渚。”王逸注:“言己虽穷,犹凿山石以为室柱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》:“方被霜露,裹粮洲岛,凿山楹为室,永与黿鼉为邻。”2.指山中房屋。南朝宋鲍照《登庐山》诗:“悬装乱水区,薄旅次山楹。”钱振伦注引《卓氏藻林》:“山楹,山房也。”唐寒山《诗》之六九:“有人兮山楹,云卷兮霞缨。”元马祖常《姚左司墨竹为贾仲章尚书赋十韵》:“江渚春生雨,山楹夜宿云。”
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
【对月】向月。南朝陈张正见《有所思》诗:“看花忆塞草,对月想边秋。”唐李白《将进酒》诗: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”2.满月。元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这对月之时,取刘备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对月领了文凭,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福建头号官轿,算计自己、夫人、大舍乘坐。”《歧路灯》第九九回:“房下有两个小太太,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,俱生的是相公,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。不料这七天头上,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,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,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。”典

【孤怀】1.孤高的情怀。唐孟郊《连州吟》:“孤怀吐明月,众毁烁黄金。”宋曾巩《回枢密侍郎状》:“孤怀易感,重谊难忘。”胡惠生《赠王亦梅》诗:“世事凭陵劫,孤怀寄落尘。”2.独特的见识。清曾国藩《圣哲画像记》:“班氏閎识孤怀,不逮子长远甚。”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求其斟时弊以立言,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,已不可见,而况夫孤怀閎识,远瞩将来者乎?”
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
【忘情】怒哀乐之情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圣人忘情,最下不及情,情之所钟,正在我辈。”唐杜甫《写怀》诗之一:“全命甘留滞,忘情任荣辱。”明陈继儒《读书镜》卷九:“宋儒云,禪家有为絶欲之説者,欲之所以益炽也;道家有为忘情之説者,情之所以益荡也。”2.引申为感情上不受牵挂。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:“生失望,乃辞叟出,而心縈縈,不能忘情於青凤也。”曹靖华《飞花集·哪有闲情话年月》:“可是我们木刻家呵,怎能忘情于中国宣纸呢?!”3.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。宋罗烨《醉翁谈录·静女和通陈彦臣》:“二人忘情,不觉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