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喜追逐,聚散水上鸥

少年喜追逐,聚散水上鸥

诗句读音
少年喜追逐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ào niánxǐzhuī zhú
聚散水上鸥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jùsàn|sǎnshuǐ shàngōu

少年喜追逐,聚散水上鸥释义

【少年】不几年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滇》:“初到郡,米斛万钱,渐以仁恩,少年间,米至数十云。”李贤注:“少年,未多年也。”1.古称青年男子。与老年相对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郑少年相率为盗,处於雚泽。”三国魏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不见旧耆老,但覩新少年。”唐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且与少年饮美酒,往来射猎西山头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两人都是出羣才学,英鋭少年。”2.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。谢觉哉《观花小记》:“重庆市团委……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。”《<艾青诗

【喜】〔古文〕憘歖《唐韻》虛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已切《正韻》許里切,音蟢。《爾雅·釋詁》喜,樂也。《玉篇》悅也。《書·益稷》股肱喜哉。《易·否卦》先否後喜。又聞喜,縣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順帝時喜同,明正統中喜寧。又《集韻》虛其切,音僖。末喜,有施氏女名。《晉語》夏桀伐有施氏,有施人以妹喜女焉。又《楚辭·天問》簡狄在臺嚳何宜,鳥致貽女何喜。《註》喜叶音羲。又《集韻》許記切,與憙同。好也。《詩·小雅》彤弓弨兮,受言載之。我有嘉賓,中心喜之。《註》載叶子利反,喜讀去聲。《前漢·廣陵王傳》何用爲樂心所喜,出入無悰爲

【追逐】1.追赶;追击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又有衣装兵器,难以追逐。”《醒世恒言·独孤生归途闹梦》:“那吐蕃一时无措,大败亏输,被韦皋追逐出境。”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八:“窗外燕子飞成燕阵,在庭院里,投掷着它们紫色的身体,互相追逐。”2.跟随;追随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蓟子训》:“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。”宋苏轼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诗:“追逐李杜参翱翔,汗流籍湜走且僵。”元刘壎《隐居通议·诗歌一》:“朱文公又谓雄赋止能填上腔子,岂以其文之不工,记之不博哉?正以追逐模拟,其气索尔。”清唐孙华《题<文姬入塞图>诗》:

【聚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庾切,徐上聲。《說文》會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學以聚之。《禮·檀弓》聚國族於斯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五星聚于東井。《管子·君臣篇》是以明君順人心,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。《註》聚謂所同歸凑也。又《玉篇》斂也。《禮·樂記》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,則思畜聚之臣。《周禮·地官·稍人》凡其余聚以待頒賜。《疏》聚是縣四百里,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。又居也,邑落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一年而所居成聚。《註》聚謂村落也。又《秦本紀》幷諸小鄕聚,集爲大縣。《註》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。《前漢·平帝紀》鄕

【散】〔古文〕枚《廣韻》《韻會》蘇旱切《集韻》顙旱切,音傘。,通作散。《易·說卦》風以散之。《禮·曲禮》積而能散。又《公羊傳·莊十二年》散舍諸宮中。《註》散,放也。又《博雅》布也。《廣韻》散,誕也。《增韻》又宂散,閒散。《韻會》不自檢束爲散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散人又惡知散木。《註》不在可用之數。又姓。《書·君奭》有若散宜生。《傳》散氏,宜生名。又酒尊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凡疈事用散。《註》漆尊也,無飾曰散。《儀禮·燕禮》酌散西階上。《註》酌散者,酌方壷酒也。《禮·禮器》賤者獻以散。《註》五升曰散。○按《周禮》《

【水上】《易·涣》:“风行水上,涣,先王以享于帝立庙。”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宏神道碑》:“月中生树,童子知言;水上浮瓜,青衿不戏。”唐张说《送梁六自洞庭山作》诗:“巴陵一望洞庭秋,日见孤峯水上浮。”2.犹水边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乃使万人先行,出,背水陈……赵开壁击之,大战良久。於是信、张耳详弃鼓旗,走水上军。”南朝梁吴均《行路难》诗:“洞庭水上一株桐,经霜触浪困严风。”3.旧时谓妓女开始接客。《史林残花》:“妓女始荐寝曰水上。”

【鸥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侯切,音謳。《說文》鷗,水鴞也。一名鷖。《李時珍曰》鷗者,浮水上,輕漾如漚也。又本作漚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,每旦之海上,從漚鳥遊,漚鳥之至者,百住而不止。《註》漚同鷗。又《集韻》于切,音區。水鳥也。又於求切,音優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