稍稍暝色添,悠悠远山缩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稍稍暝色添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二十五添 拼音: shāo shāomíng sètiān |
悠悠远山缩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yōu yōuyuǎn shānsuō|sù |
稍稍暝色添,悠悠远山缩释义
【稍稍】1.渐次;逐渐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秦之攻韩魏也,则不然。无有名山大川之限,稍稍蚕食之,傅之国都而止矣。”《汉书·韩王信传》:“居七日,胡骑稍稍引去。天雾,汉使人往来,胡不觉。”唐韩愈孟郊《远游联句》:“外患萧萧去,中悒稍稍瘳。”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这其间,人众稍稍聚拢,但立刻即又散开。”2.稍微。唐杜甫《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》:“区区甘累趼,稍稍息劳筋。”明何景明《乡射礼直节》:“乃使学官草具其仪,予稍稍为説,其文辞义意,略去。”3.细微;微微。唐杜甫《秋笛》诗:“不见秋云动,悲风稍稍飞。”
【暝色】色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石壁精舍还湖中作》诗:“林壑敛暝色,云霞收夕霏。”唐杜甫《光禄坂行》:“树枝有鸟乱鸣时,暝色无人独归客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从桥上向东望,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,蹲在暝色中。”
【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兼切,音沾。《玉篇》益也。通作沾酟。又《集韻》他念切,音栝。味益也。《李翊俗名小錄》呼下酒具爲添。
【悠悠】1.思念貌;忧思貌。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”郑玄笺:“言我思其如是,心悠悠然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中心悠悠,将何以寄?”唐乔知之《定情篇》:“去时恩灼灼,去罢心悠悠。”元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心绪悠悠,不明白这场迤逗。”2.辽阔无际;遥远。《诗·王风·黍离》: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,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”毛传:“悠悠,远意。”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九:“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”康有为《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》诗:“鼎鼎百年言笑速,悠悠万里别离难。”3.久长;
【远山】的山峰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》诗:“杪秋寻远山,山远行不近。”唐白居易《晚望》诗:“独在高亭上,西南望远山。”胡鄂公《北方实录》:“其初也,若新月之腾海,远山之雨霽,若春花之乍放,晓鶯之婉啼。”2.形容女子秀丽之眉。唐崔仲容《赠歌姬》诗:“皓齿乍分寒玉细,黛眉轻蹙远山微。”宋范成大《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》:“宝玩何曾捄枵腹,但爱文君远山蹙。”《天雨花》第十九回:“瓜子面儿多俊俏,秋波如画口如樱。两道远山分八字,楚楚身材弱不胜。”参见“远山眉”。
【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所六切,音蹜。《說文》亂也。一曰蹴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縱縮,亂也。《註》縱放掣縮,皆亂法也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磬階閒縮霤北面鼓之。《註》縮,從也。霤以東方爲從。古文縮爲蹙。《禮·檀弓》古者冠縮縫,今也衡縫。《註》縮,從也。又《爾雅·釋器》繩之謂之縮之。《註》縮者,約束之。《詩·大雅》縮版以載。又《儀禮·郊特牲》縮酌用茅。《註》縮,去滓也。《左傳·僖四年》無以縮酒。又《孟子》自反而縮。《趙岐註》縮,義也。《朱子·集註》縮,直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縮于財用則匱。《註》歉也,贏之反也。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