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沉嗟契阔,问讯辱勤渠

升沉嗟契阔,问讯辱勤渠

诗句读音
升沉嗟契阔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shēngchénjiēqì kuò
问讯辱勤渠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wèn xùn3qín qú

升沉嗟契阔,问讯辱勤渠释义

【升】《唐韻》識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蒸切,音陞。《說文》籥也。十合爲升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升者,登合之量也。古升上徑一寸,下徑六分,其深八分。龠十爲合,合十爲升。又成也。《禮·樂記》男女無辨則亂升。又《廣韻》布八十縷爲升。《禮·雜記》朝服十五升。又卦名。《易·升卦》升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又降之對也。《書·畢命》道有升降。《註》猶言有隆有汙也。又登也,進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日之升。《易·坎象》天險不可升也。又《前漢·梅福傳》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。

【沉】《字彙》同沈。

【嗟】〔古文〕差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咨邪切,音罝。《玉篇》嗟歎也。《廣韻》咨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嗟,也。《釋名》嗟,佐也。言不足以盡意,故發此聲以自佐也。《書·甘誓》王曰:嗟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《詩·周南》嗟我懷人。又《齊風》猗嗟昌兮。《疏》猗是心內不平,嗟是口之喑咀,皆傷歎之聲。《禮·檀弓》嗟來食。《廣韻》同。《集韻》本作,亦書作。又《集韻》遭哥切,音。《易·離卦》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。《音義》王肅讀遭哥切《阮籍·詠懷詩》李公悲東門,蘇子狹三河。求仁自得仁,豈復歎咨嗟。又《韻會

【契阔】1.勤苦,劳苦。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: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説。”毛传:“契阔,勤苦也。”唐韩愈《合江亭》诗:“萧条緜岁时,契阔继庸懦。”王闿运《罗季子诔》:“风尘契阔,未扰子形。”2.久别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:“奂曰:‘行路仓卒,非陈契阔之所,可共到前亭宿息,以叙分隔。’”宋梅尧臣《淮南遇楚才上人》诗:“契阔十五年,尚谓卧巖庵。”郭沫若《归去来·在轰炸中来去》:“叶是北伐时伐的老友,我和他的契阔也整整地十年了。”3.怀念。《历代名画记》卷六引南朝宋宗炳《画山水序》:“余眷恋庐衡,契阔荆巫,不知老之将至。

【问讯】通问请教。汉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君子不羞学,不羞问。问讯者,知之本,念虑者,知之道也。”2.打听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幸可广问讯,不得便相许。”宋姜夔《惜红衣》词:“墙头唤酒,谁问讯、城南诗客。”康濯《水滳石穿》第五章:“他已经找有根问讯过,有根答应了,说让社里雇用。”3.问候;慰问。《后汉书·清河孝王庆传》:“庆多被病,或时不安,帝朝夕问讯,进膳药,所以垂意甚备。”宋陆游《次季长韵回寄》:“野人蓬户冷如霜,问讯今惟一季长。”何其芳《画梦录·丁令威》:“丁令威引颈而望,寂寞得很,无从向

【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而蜀切《集韻》儒欲切,音蓐。《廣韻》恥也。《禮·曲禮》孝子不登危,懼辱親也。又汙也。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。又屈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言至,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。《註》屈辱尊命之臨也。又僇也。《說文》辱,从寸,在辰下。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。又姓,見《姓苑》。

【勤渠】犹殷勤。《资治通鉴·魏文帝黄初四年》:“苟能慕元直之十一,幼宰之勤渠,有忠於国,则亮可以少过矣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和传》作“殷勤”。宋陈师道《答无咎画苑》:“怜君用意常勤渠,挥毫洒墨填空虚。”明李贽《与曾中野书》:“乃知向之劝我者,祇为我添油炽薪耳。而公絶无一语,勤渠之意,愈觉有加,故我不觉心醉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