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德初临震,阳和已动坤

盛德初临震,阳和已动坤

诗句读音
盛德初临震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二十一震
拼音: shèng déchūlínzhèn
阳和已动坤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三魂
拼音: yáng héyǐdòngkūn

盛德初临震,阳和已动坤释义

【盛德】1.指四时之盛气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”孔颖达疏:“四时各有盛时,春则为生,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,故云盛德在木。”2.指盛美之事。《左传·僖公七年》:“夫诸侯之会,非德刑礼义无国不记,记姦之位,君盟替矣。作而不记,非盛德也。”3.品德高尚;高尚的品德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日新之谓盛德。”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良贾深藏若虚,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”唐岑参《故仆射裴公挽歌》之一:“盛德资邦杰,嘉謨作世程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七回:“后来我家岳选了典史,安庆的乡绅人家,因他老人家为人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章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音振。《說文》劈歷振物者。从雨辰聲。《註》徐鉉曰:今俗別作霹靂,非是。《易·說卦》震爲雷。《詩·小雅》震電。《傳》震,雷也。《春秋·僖十五年》震夷伯之廟。《疏》雷之甚者爲震。《釋名》震,戰也。所擊輒破,若攻戰也。又卦名。《易·說卦》萬物出乎震。震,東方也。又《易·說卦》震,動也。《書·舜典》震驚朕師。《盤庚》爾謂朕,曷震動萬民以遷。《詩·周頌》薄言震之。莫不震。《春秋·文九年》地震。《疏》公羊傳曰:震者何,動地也。《周語》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,隂迫而不

【阳和】1.春天的暖气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维二十九年,时在中春,阳和方起。”宋李昴英《瑞鹤仙》词:“想阳和早遍南州,暖得柳娇桃冶。”明刘基《梅花》诗之三:“不是孤芳贞不挠,阳和争得上枯枝。”2.借指春天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虽阳和布气,鹰化为鳩,至於识者,犹憎其眼。”《旧唐书·于志宁传》:“今时属阳和,万物生育,而特行刑罚,此谓伤春。”元萨都剌《雪中妃子》诗:“疑是阳和三月暮,杨花飞处牡丹开。”3.温暖;和暖。唐陈子昂《谏刑书》:“狱吏急法,则惨而阴雨;陛下赦罪,则舒而阳和。”郁达夫《春风沉醉
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
【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孔切,同上聲。《說文》作也。《增韻》動,靜之對。《易·坤卦》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《書·說命》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又《廣韻》出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,蟄蟲咸動。又搖也。《庾信·夢入內堂詩》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弄切,同去聲。《易·繫辭》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《韻會》凡物自動,則上聲。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又《集韻》覩孔切,音董。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

【坤】〔古文〕巛《廣韻》苦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枯昆切,音髡。地也。《釋名》順也,上順乾也。《易》卦名。《象傳》地勢坤。《說卦》坤爲地。又叶巨員切,音拳。《桓君山仙賦》氾氾濫濫,隨天轉旋。容容無爲,壽極乾坤。《蘇軾·服胡麻賦》至陽赫赫,發自坤兮。至隂肅肅,躋于乾兮。 《說文》从土从申。土位在申,古作巛,象坤畫六斷也。 別作。字原作下介。字从。,古貴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