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境自超尘世外,何须方士觅蓬瀛

胜境自超尘世外,何须方士觅蓬瀛

诗句读音
胜境自超尘世外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去十四泰
拼音: shèng jìngzìchāo chénshìwài
何须方士觅蓬瀛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hé xūfāng shìmìpéng yíng

胜境自超尘世外,何须方士觅蓬瀛释义

【胜境】。风景优美的地方。《南史·萧暎传》:“胜境名山,多所寻履。”唐康骈《剧谈录·曲江》:“曲江池,本秦世隑洲,开元中疏凿,遂为胜境。”海稜《为学如登山》诗:“为学如登万仞山,欲临胜境莫畏难。”2.诗文中美妙的意境。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八:“贺老小词,工於结句,往往有通首渲染,至结处一笔叫醒,遂使全篇实处皆虚,最属胜境。”曹靖华《飞花集·采得百花酿蜜后》:“它善于诱导读者,步步跨入胜境。”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超尘】。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雨村便请教仙长超尘始末。”柴萼《梵天庐丛录·美人杂咏》:“拈取妙莲花一朵,从知清洁迥超尘。”
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
【何须】犹何必,何用。三国魏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:“利剑不在掌,结友何须多?”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为多矣,何须万?’”宋贺铸《临江仙》词:“何须绣被,来伴拥蓑眠?”鲁迅《华盖集·导师》:“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?”

【方士】掌王城四方采地的狱讼。《周礼·秋官·序官》:“方士,中士十有六人。”郑玄注:“方士,主四方都家之狱者。”贾公彦疏:“掌都家,郑彼注云:都,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;家,大夫之采。主此三等采地之狱。采地在王城四方,故云方士也。”2.方术之士。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騶衍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,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。”唐李端《赠道者》诗:“窗中忽有鹤飞声,方士因知道欲成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温州有方士林灵素……学道於赵昇道,数载,善能妖术。”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三篇:“察周季

【觅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狄切,銘入聲。《廣韻》求也。《魏志·管輅傳》覓索餘光。《晉書·武帝紀》是猶欲登山者,涉舟航而覓路。又《唐書·南蠻傳》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。又《宋史·眞宗紀》祥符三年,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,賜藥。 《正字通》从爪从見。俗作覔。非。《字彙補》一作。《集韻》本作覛,亦書作,或作眽,非。

【蓬瀛】蓬莱和瀛洲。神山名,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。亦泛指仙境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﹝得道之士﹞或委华駟而轡蛟龙,或弃神州而宅蓬瀛。”唐许敬宗《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》诗:“幽人蹈箕潁,方士访蓬瀛。”明唐顺之《送王侍读赴南都》诗:“此去周南异留滞,看君到处即蓬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