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礼永尊徽号毕,圣慈南面不胜哀

盛礼永尊徽号毕,圣慈南面不胜哀

诗句读音
盛礼永尊徽号毕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shèng|chénglǐyǒng1huī hàobì
圣慈南面不胜哀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六咍
拼音: shèng2nán miànbù shèng1

盛礼永尊徽号毕,圣慈南面不胜哀释义

【盛】《唐韻》氏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《說文》黍稷在器中,以祀者也。《書·泰誓》犧牲粢盛。《傳》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《周禮·天官》甸師掌帥其屬,耕耨王藉,以共齍盛。《註》謂黍稷稻粱之屬,可盛簠簋者。又器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三年》旨酒一盛。《註》一器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食粥於盛不盥。《註》謂今時杯杅也。又《廣韻》受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盛之,維筐及筥。《古今注》城者,盛也,所以盛受民物也。又成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白盛。《註》盛之言成也。以蜃灰堊牆,所以飾成宮室。又盛服,嚴飾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宣子

【礼】《集韻》禮古作礼。註詳十三畫。(禮)〔古文〕礼《廣韻》盧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弟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蠡。《說文》禮,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《釋名》禮,體也。得其事體也。《韻會》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,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,使各得其敘之謂禮。又姓。《左傳》衞大夫禮孔。 《徐鉉曰》五禮莫重於祭,故从示。豊者,其器也。

【永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于憬切,音栐。《說文》水長也。象水巠理之長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遠也,遐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凡施于衆長謂之永。《書·大禹謨》萬世永賴。《詩·周頌》永觀厥成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唐置以二水名。又姓。《列仙傳》有永石公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與詠同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傳》謂歌詠其義,以長其言也。音詠。又如字。

【尊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祖昆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租昆切,音遵。《說文》高稱也。《廣韻》重也,貴也,君父之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尊地,乾坤定矣。《孟子》天下有達尊三:爵一,齒一,德一。《禮·表記》使民有父之尊,有母之親,而後可以爲民父母。又敬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自而尊人。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。又《說文》註酒器。《周禮·春官》司尊彝,掌六尊六彝之位。六尊,謂犧尊,象尊,著尊,壺尊,太尊,山尊,以待祭祀賔客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尊盧氏之後。與宗通。又叶將鄰切,音津。《前漢·班固敘傳》大祖元勳,啓立輔臣。支庶藩屛,侯王尊。又叶此

【徽号】1.旗帜的名号。指旗的式样、图案、颜色。旧时作为新兴朝代或某一帝王新政的标志之一。《礼记·大传》:“立权度量,考文章,改正朔,易服色,殊徽号,异器械,别衣服,此其所与民变革者也。”郑玄注:“徽号,旌旗之名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徽号,旌旗也,周大赤,殷大白,夏大麾,各有别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堂隆传》:“隆又以为改正朔,易服色、殊徽号,异器械,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,变民耳目,故三春称王,明三统也。”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“辨号名”清孙诒让正义:“‘司常,掌九旗之物名,各有属以待国事。’注云:‘属谓徽识也。《大

【毕】《廣韻》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壁吉切,音必。《博雅》畢,竟也。《書·大誥》子曷敢不于前,寧人攸受休畢。《左傳·莊二十九年》日至而畢。《註》日南至,微陽始動,故土功畢。又皆也。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畢來旣升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之月,乃修闔扇,寢廟畢備。《註》畢,猶皆也。又《郊特牲》唯爲社田,國人畢作。《疏》畢,盡也。又月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甲曰畢。又星名。《詩·小雅》有捄天畢。《朱註》天畢,畢星也。狀如掩兔之畢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之月,日在畢。又小綱也。《詩·小雅》鴛鴦于飛,畢之羅之。《疏》罔小而柄長謂之畢

【圣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苦骨切,音窟。《說文》汝潁閒謂致力於地曰圣。《揚子·方言》圣圣,致力無餘功貌。○按从土从又。會手把土義。亦作。《字彙》古壞切,音怪,非。又《同文舉要》入又部,訓居也,循也。今作在,合在圣爲一字,因俗怪字作而誤。

【慈】《唐韻》疾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牆之切《正韻》才資切,音磁。《說文》愛也。从心兹聲。《精薀》父母之愛子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》父慈子孝,姑慈婦聽。又《儀禮·喪服》慈母如母,謂養母也。又《禮·內則》慈以甘旨。《註》慈,謂愛敬進之也。又慈和,服物也。《左傳·文十八年》宣慈惠和。《註》慈者,愛出於心,恩被於物也。又《增韻》柔也,善也,仁也。又石名。《精薀》山產鐵於其陽者,慈石產其隂。《郭璞·慈石贊》慈石吸鐵,母子相戀也。俗作磁,非。又竹名。《竹譜》竹之叢生,子母相依,曰慈竹。又果名。《羣芳譜》慈姑,一根,歲生十二

【南面】1.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,故帝王诸侯见群臣,或卿大夫见僚属,皆面向南而坐,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、卿大夫之位。《易·说卦》:“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嚮明而治。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也可使南面。’”宋叶适《送刘茂实序》:“曹、滕、邾、莒,有南面之尊,未尝得自行其志。”参阅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通说上·南面》。2.泛指居尊位或官位。汉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:“至或南面称师,赋奸伪之説;典城佩紫,读虚妄之书。”《南史·循吏传序》:“乃损华反朴;恭己南面,导人以躬,意存勿扰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偷桃》:“官长殊不了

【不胜】1.无法承担;承受不了。《管子·入国》:“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。”尹知章注:“胜,堪也。谓不堪自养,故为累。”唐岑参《终南东溪口作》诗:“沙平湛濯足,石浅不胜舟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见吾儿王雱荷巨枷,约重百斤,力殊不胜。”端木蕻良《乡愁》三:“四个薄铁的轮子若不胜其苦地在地下滚着。”2.不尽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三》:“赋敛无厌,使民如将不胜,万民懟怨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”唐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不胜唐德之代,光绍明濬,深鸿厖大,保人斯无

【哀】《唐韻》烏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開切,音唉。《說文》閔也。《玉篇》哀傷也。《書·大誥》允蠢鰥寡哀哉。《詩·豳風》哀我人斯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哀哀父母。又憐也,愛也。《呂氏春秋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又《莊子·德充符》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《註》哀駘,醜貌;它,其名。又《諡法》恭仁短折曰哀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梓潼人哀章。《姓譜》宋有哀長吉。《正字通》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又國名。《後漢·南蠻傳》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又叶於希切,音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