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门岂不高曾皙,列传何为首伯夷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圣门岂不高曾皙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:入二十三錫 拼音: shèng ménqǐ|kǎibù|fǒugāo zēngxī |
列传何为首伯夷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liè zhuànhé|hē|hèwéi shǒubó yí |
圣门岂不高曾皙,列传何为首伯夷释义
【圣门】道之门。汉扬雄《法言·修身》:“天下有三门:由於情欲,入自禽门;由於礼义,入自人门;由於独智,入自圣门。”2.谓孔子的门下。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。汉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游圣门而靡救兮,虽覆醢其何补?”宋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惟我朝诸公为义理之学,髣彿圣门气象尔。”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三》:“余近得《颜子》三卷,亦国朝人裒集,虽谓有功圣门,可也。”清曾国藩《圣哲画像记》:“周、张、程、朱,在圣门,则德行之科也。”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高曾】1.高祖和曾祖。宋文天祥《题中书直院刘左史震孙云萍录》:“忠肃公,朔人,以直节名一代,今中书左史负沉厚刚峭之气,以‘朔’名斋,盖於高曾规矩焉。”清方苞《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》:“歙县曹晋袁传其高曾以下,远近宗妇贞烈者四十有五人。”2.泛指远祖。清龚自珍《平均篇》:“语百姓曰:尔惧兵燹乎?则将起其高曾於九京而问之。”
【皙】《唐韻》先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先的切,音錫。《說文》人色白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》有君子白皙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墳衍其民皙而瘠。又棗名。《爾雅·釋木》皙,無實棗。又《韻會》曾點字。皙,本从白。《論語》《孟子》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俱从日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思積切,音昔。白也。監本作晢。又叶征例切,音制。《詩·鄘風》象之揥也,揚且之皙也。○按皙,本从析从白。與日部皙、晢二字義別。
【列传】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。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题目》:“观夫旧史列传,题卷靡恒,文少者则具出姓名,若司马相如、东方朔是也。”典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【为首】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汉世善驳,则应劭为首;晋代能议,则傅咸为宗。”明陈子龙《杨伯祥太史奉使册封蜀藩作诗赠行》:“宗望谁为首?文昭向比肩。”2.领头。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孝宗圣政》:“﹝宋孝宗﹞遂批出郑丙无罪,可待令临安府将为首作闹人重作行遣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元帅降令,自先锋为首,以下诸将军卒来日赴筵宴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:“梅佐贤向徐义德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,杀一儆百。”
【伯夷】为颛顼之师。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伯夷父生西岳,西岳生先龙,先龙是始生氐羌,氐羌乞姓。”郭璞注:“伯夷父,顓頊师,今氐羌其苗裔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尊师》:“帝顓頊师伯夷父。”陈奇猷校释:“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作‘柏夷亮父’,班固自注云:‘顓頊师’。案,柏、伯通。伯夷其氏……亮其名,‘父’则是男子之美称也。”一说“亮”即“夷”字之误,隶书‘夷’字或作‘夷’,与‘亮’形近。见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汉书》。2.舜的臣子,齐太公的祖先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咨!四岳。有能典朕三礼?’僉曰:‘伯夷。’”孔传:“伯夷,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