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明所兴国,灵岳固不殚

圣明所兴国,灵岳固不殚

诗句读音
灵岳固不殚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líng yuègùbù|fǒudān
圣明所兴国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èng míngsuǒxīng guó

圣明所兴国,灵岳固不殚释义

【灵岳】岳”。1.灵秀的山岳。三国魏嵇康《答二郭》诗之二:“结友集灵岳,弹琴登清歌。”唐王勃《晚秋游武担山寺序》:“岂如武担灵岳,开明故地,蜀夫人之葬迹,任文公之死所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·难中相会》:“灵岳鬱嵯峨,仙人正高卧。”2.特指泰山。唐柳宗元《柳州贺破东平表》:“旌旗烛耀於洪河,金鼓震惊於灵岳。”集注引童宗说曰:“灵岳,太山。”见“灵岳”。

【固】〔古文〕怘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慕切,音顧。《說文》四塞也。从囗古聲。《徐鍇曰》淮南子謂九州之險,爲九州之塞也。《禮·禮運》城郭溝池以爲固。《周禮·夏官·掌固》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。《註》掌國所依阻者。城郭已下數事,皆是牢固之事也。《孟子》固國不以山谿之險。又《唐韻》堅也。《論語》學則不固。《詩·魯頌》式固爾猷,淮夷卒獲。《禮·曲禮》將適舍求無固。《註》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,執所欲,而必得之,非爲客之義。又《廣韻》再辭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禹拜稽首固辭。《禮·投壺》敢固以請。《註》固之言如故也,如故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圣明】,无所不知。封建时代称颂帝、后之词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利施后世,名称圣明。”汉荀悦《汉纪·平帝纪》:“闻太后圣明,安汉公至仁,天下太平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》:“莫不叹服,以为圣明。”唐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,用四海九州之力,除此小寇,难易可知。”明陈大声《画眉序·元夜》套曲:“托赖着吾皇圣明,岁岁年年贺太平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臣夜观乾象,见祥云瑞靄,拱护紫微,喜曜吉星,照临黄道,主天子圣明,朝廷有道。”2.皇帝的代称。晋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或多难以固邦国,或殷忧以

【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阻切,數上聲。《說文》伐木聲也。从斤,戶聲。又處所。《詩·鄭風》獻于公所。又《商頌》及爾斯所。又《漢制》車駕所在曰行在所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故所在曰行在所。又《關西方言》致力于一事爲所。所謂絕利一源也。《書·無逸》君子所其無逸。又《召誥》王敬作所。又語辭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。又誓辭。《論語》予所否者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所不與舅氏同心者。又指物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其高可隱也。《註》謂高四尺所。《前漢·疏廣傳》問金餘尙有幾所。《註》幾所,猶幾許也。《

【兴国】国家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古者被甲婴胄,非以兴国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”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: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”2.兴盛的国家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冀之北土,马之所生,无兴国焉。恃险与马之不可以为固也,从古以然。”《商君书·去强》:“兴国行罚,民利且畏;行赏,民利且爱。”3.剑名。南朝梁陶弘景《刀剑录》:“成帝衍(晋成帝司马衍)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剑,铭曰‘兴国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