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

张元干生平

勤奋读书 爱好诗词张元干20岁时,到江西南昌向东湖徐师川先生请教诗词句法,常与当地诗社名家洪刍、洪炎、苏坚、向子諲(张元干的舅父)等唱和。22岁时又跟父亲到汴京(今河南开封)入太学上舍生,学业和诗词创作均大有长进,有名声。作有《菩萨蛮》等词,以清丽妩秀的韵致,显示出早年词作格调,获得人们的称赞。翌年张元干即释褐入仕,任开德府(今河南濮阳县)教授,授文林郎。随后,张元干走上诗词的创作道路和为国家抗击金兵侵扰献力。

权德舆生平

权德舆(759-818年9月30日),字载之,天水略阳县第七沟(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)人。其家世源远,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,数代为宦。父亲权皋,曾为安?山的幕僚,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前,他当机立断,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。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。

孔融生平

孔融,字文举,鲁(今山东曲阜)人,孔子二十世孙,孔宙之子,孔艳褒之弟。父亲孔宙,做过太山都尉。孔融少时成名(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)。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称“建安七子”,“建安七子”中,他辈分最高,政治态度也与其他六人不同。献帝时任北海(山东寿光)相,爱称孔北海,又任少夫、大中大夫等职。为人不拘小节,恃才负气,刚正不阿。董卓弄权时期,他变身军阀,割据在北海。曹操崛起时降曹操。因非议曹操,被杀。其散文辞藻华丽,多用骈句,但能以气运词,有新变化。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称他:“体气高妙,有过人着者。然不能持论,理不胜词。”代表作《论孝章书》和《荐祢衡表》,都显示这种特色。

皇甫松生平

唐代词人。名一作嵩,字子奇,自号檀栾子。睦州(今浙江建德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中唐古文作家皇甫湜之子。《花间集》称他“皇甫先辈”。唐人称进士为“先辈”,大约他中过进士而未任官。

姜彧生平

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年),姜彧与张荣之孙张宏至上都,密奏益都李璮已显露谋反迹象,朝廷应先发制人,但此言未能上奏世祖。第二年,李璮起兵,而各路州郡未作丝毫戒备,李璮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济南等地。姜彧潜出济南,随张荣召集散兵游勇,与诸王哈必赤会合,进兵讨伐李璮。是年7月,张荣部捕获李璮手下一兵士,获悉济南城中粮草已尽,形势岌岌可危。姜彧连夜求见哈必赤,进言道:“听说大王辞别陛下时,陛下曾说:‘此次发兵是讨伐李璮,不要伤及无辜。

杜牧生平

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。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。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,爱好文学。祖父杜佑,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、史学家,先后任德宗、顺宗、宪宗三朝宰相,一生好学,博古通今,著有《通典》二百卷。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,早逝。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,他说:"旧第开朱门,长安城中央。第中无一物,万卷书满堂。家集二百编,上下驰皇王"(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》)。

顾况生平

顾况于至德二载(757年)登进士第。建中二年(781年)至贞元二年(786年),韩滉为润州刺史﹑镇海军节度使时,曾召为幕府判官。贞元三年,他为李泌所荐引,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。贞元五年,李泌去世,他也于此年三、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。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“傲毁朝列”(李肇《唐国史补》),“不能慕顺﹐为众所排”(皇甫湜《顾况诗集序》)。在贬途经苏州时,与韦应物有诗酬唱。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,晚年定居茅山。贞元十六年,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(《顾况诗集序》)。

陆龟蒙生平

文学“皮陆”举进士不中。曾为湖州、苏州从事。居松江甫里(今苏州甪直),有田数百亩,地低下,常苦水潦。经营茶园于顾渚山下,岁取租茶,自为品第。常携书籍、茶灶、笔床、钓具泛舟往来于太湖,自称江湖散人、天随子、甫里先生,后以高士召,不赴。去世后,唐昭宗于光化三年(900)追赠右补阙。陆龟蒙与皮日休为友,世称“皮陆”。著《笠泽丛书》4卷,有清雍正重刊元本。与皮日休唱和的《松陵集》10卷,有汲古阁本。宋叶茵合二书所载及遗篇为《甫里集》2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印黄丕烈校本。

孟郊生平

孟郊:湖州武康人(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),祖籍平昌(今山东临邑县),先世居洛阳(今属河南)。父庭玢,任昆山县尉时生郊。孟郊早年生活贫困,曾周游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,无所遇合,屡试不第。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,郊曾往谒。46岁(一说45岁),始登进士第,有诗《登科后》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;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。然后东归,旅游汴州(今河南开封)、越州(今浙江绍兴)。贞元十七年(801年),任江南溧阳尉。其代表名诗《游子吟》就是在溧阳时所作。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,作不出诗则不出门,故有“诗囚”之称,不事曹务,还被罚半俸。不久弃官。他前妻早死,三子夭折。

韩元吉生平

韩元吉,字无咎,号南涧。说到其号南涧的由来,是因他定居在信江河之南,有小溪曰“南涧”,在今上饶市人民医院和卫校之间。宋代入仕之途主要有二、一为进士考,一为袭门荫。韩元吉的入仕属于后者。韩元吉的里贯在河南颖川。北宋有两韩氏并盛,一为相州韩氏,一为颖川韩氏。颖川韩氏京师门第前多植桐木,故世称“桐木韩氏”,以别于相州韩琦。韩元吉属于桐木韩氏这一支。元代吴澄撰《桐木韩氏族谱序》里赞称:“宋东都百六十余年间,氏族之大莫盛于韩、吕二家。而韩氏一族尤莫盛于桐木韩家。”元吉的五世祖韩亿手仁宗朝官至参知政事,卒谥“忠宪”。韩亿有八子,其中第五子为韩维即元吉的四世祖。

方以智生平

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,时局动荡,政权更迭频频,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。一生可分三个时期。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,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,尚能过着“衣纨縠,饰驺骑,鸣笳叠吹,闲雅甚都”的富贵文人的生活。中期自甲申从北京逃返南都,又经浙江,福建到两广,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,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。晚年从顺治九年(1652年)北归,到康熙十年(1671年)六十一岁时,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。这时期潜心学术,写出了大量理论著作。在对现实失望后,放弃了少年时的经世抱负,出家后,虽然看似逍遥法外,但仍不忘救世,讲学宏道,交朋纳友。

严羽生平

严羽生年大致在1192~1197年间,这正是韩侂胄北伐失利,宋向金屈辱求和的时候。卒年约在1241~1245年间,距1279年元灭宋,仅三十余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