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

谢灵运生平

谢灵运是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出生在会稽始宁(今浙江上虞), 原名谢公义,字灵运。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、诗人。父谢瑍,不慧,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。祖籍陈郡阳夏,但其祖父谢玄已移籍会稽始宁,并葬于该地。因此,谢灵运平生实未至此地。谢灵运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,故乳名为客儿,世称谢客。幼年便颖悟非常,《宋书》本传称其谢灵运十五岁时,去京都旧居作乌衣之旅,受其叔器重,赞曰:文章之美,江左(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,即南朝挖制区)莫及。善书,“诗书皆兼独绝,每文竟,手自写之”。他还兼通史学,精通佛教老庄哲学,工于书法、绘画。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“二宝”。

李方膺生平

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,好友袁枚称其为唐代名相邺侯李泌(非蜀汉李泌)之后,其六世祖曾任明户部郎中,父亲李玉鋐历任两广及云南知县、知府,后转福建粮驿道,主管粮政、交通,两度任京官,后任福建按察使。

雍正六年(1728)雍正帝为更新吏治,实行全国荐才,李方膺以“贤良方正”受到举荐。次年,李玉鋐到京城述职,三十四岁的李方膺随父进京。觐见时,雍正皇帝怜悯李玉鋐年老,问:有儿子和你一同来么?”对曰:“第四子方膺同来。”问:“何职,且胜官否?”对曰:“生员也,性赣,不宜官。”雍正笑曰:“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。”即召见,特旨交主管河南、山东的河东总督田文镜委派为沿海知县。

宋之问生平

出生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年~712年),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。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,矢志于学,交友重义,“比德同道,理阃探索词源论讨。”多才多艺,不仅“富文辞,且工书,有力绝人,世称三绝。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,饶著声誉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,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,各得父之一绝;宋之悌骁勇过人,宋之逊精于草隶,宋之问则工专文词,成当时佳话美谈。上元二年(675年),长得身材高昂、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,登临“龙门”,踏上了仕进正途。

张玉娘生平

玉娘生于宋淳祐十年(公元1250年),卒于南宋景炎元年(公元1276年),仅活到27岁。她出生在仕宦家庭,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,祖父做过登士郎。父亲曾任过提举官。她自幼饱学,敏慧绝伦,诗词尤得风人体。时以班昭比之。然她才丰而运蹇,未尽其才,将婚而逝,事追“梁祝”,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。 

赵匡胤生平

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,其高祖赵朓、曾祖赵珽、祖父赵敬、父亲赵弘殷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。948年赵匡胤投奔后汉大将郭威,因喜爱武艺,得到了郭威的赏识。951年,他参与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,郭威就是周太祖,遂被重用为典掌禁军。周世宗柴荣时,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(殿前司的最高将领),掌握了后周的兵权,兼任宋州(今河南省商丘)归德军节度使,负责防守汴京。周世宗死后,其子周恭帝柴宗训即皇帝位,时仅7岁。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(即后来的宋太宗)、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。

朱晞颜生平

朱晞颜曾两次官桂林:一次为孝宗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任广南西路转运使,一次为光宗绍熙四年(1193年),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。在桂林的时间,前后共五年,两年(1189~1190年)任转运使,三年(1193~1195年)知静江。康熙本《桂林府志·秩官》却说朱晞颜任广西经略使的时间是绍兴五年 (1135年),那时朱晞颜才三岁,三岁娃娃怎么能当知府呢?而且与朱晞颜自己摩崖的石刻根本不相符合。宁宗庆元元年( 1195年)朱晞颜弹子岩题诗的前记中说:“两入湘南,五见秋序”。告诉我们,朱晞颜两次来桂林,在桂时间五年。

王勃生平

王勃(649或650~675或676):字子安,绛州龙门(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)人,唐代诗人。

出身于豪门望族,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,号文中子;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;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、雍州司功等职。王勃从祖王绩,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。而王勃兄弟六人,都以诗文为人称道。王勃曾有过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的感叹。

郑谷生平

郑谷,字守愚,宜春(今袁州区)人,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(公元848年),死于五代十国时的梁太祖开平三年(公元909年),享年61岁。郑谷的父亲郑史曾考中进士,在柳州当官时,与唐代著名文学家司空图为同僚。郑谷七岁时,司空图见到他的诗赋习作,曾一时叹为观止,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背说,好小子,你将来当成为“一代风骚主”啊!从这段情节,再联系到他晚年回宜春后先筑屋于化成岩下,后建草堂于仰山之麓来看,他应该是出生在柳州父亲的任所,并在那里读书长大;到他晚年回宜春时,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和亲人。但深入骨髓的故土情结,却还是使他在将老之年,选择了落叶归根。

罗隐生平

天祐元年(904年),罗隐奉吴越王钱鏐命,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,步行至莒江涤头村(今属泰顺县新浦乡)寻访寓贤吴畦(原平章事谏议大夫)出山辅政。此为飞云江瑞安至泰顺江口航运最早一次记载。

李存勖生平

早年经历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,胆力过人,为李克用所宠爱。少年时随父作战,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,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。成人后状貌雄伟,稍习《春秋》,略通文义,作战勇敢,尤喜音声、歌舞、俳优之戏。当时,军阀混战、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(即朱温,又名朱晃)牵制围困,兵力不足,地盘狭小,非常悲观。李存勖劝说其父:“朱全忠恃其武力,吞灭四邻,想篡夺帝位,这是自取灭亡。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,要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”。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,重新振作起来,与朱全忠对抗。

刘秀生平

早期经历西汉自汉元帝以来,朝政日益衰败。到了成帝之时,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朝政大权,加之汉成帝昏聩不堪,极为宠信赵氏姐妹,从而形成了“赵氏乱于内,外家擅于朝”的局面。王莽历经“安汉公”、“摄皇帝”,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。西汉初始元年,即公元8年,王莽废孺子婴(刘婴)为定安公,正式登基称帝,建立了新朝,建元“始建国”,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。新莽末年,水、旱等天灾不断,广袤中原赤地千里、哀鸿遍野。终于,在新莽天凤年间,赤眉、绿林、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,顿时,海内分崩,天下大乱。

王昭君生平

入宫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,一个叫秭归(今湖北省兴山县)的地方普通的民家。汉元帝建昭元年,征集天下美女进后宫,王昭君就被选入宫。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,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。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,住的是绮窗朱户,但不过是笼中之鸟,池中之鱼而已。皇帝后宫佳丽三千,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,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?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。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。这事要先从汉朝时最大的敌人——匈奴说起。汉宣帝时,匈奴发生内乱,五个单于分立,相互攻打不休。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,被别的单于打败,逃到汉朝来,亲自朝见汉宣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