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清泠泠鸣索索,垂珠碎玉空中落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垂珠碎玉空中落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入十九鐸 拼音: chuí zhūsuì yùkōng zhōnglà|luò|lào |
声清泠泠鸣索索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shēngqīnglíng língmíngsuǒ suǒ |
声清泠泠鸣索索,垂珠碎玉空中落释义
【垂珠】1.珠串下垂。战国宋玉《讽赋》:“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,披翠云之裘,更被白縠之单衫,垂珠步摇。”晋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建木灭景於千寻,琪树璀璨而垂珠。”唐李白《金陵城西楼月下吟》:“白云映水摇空城,白露垂珠滴秋月。”2.悬挂的珠串。明刘基《郁离子·九难》:“叶如车轮,实若垂珠。”3.篆书字体之一。形似垂珠,称垂珠篆字。
【碎玉】1.细小的玉片或玉屑。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占风铎》:“岐王宫中於竹林内悬碎玉片子,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,号为‘占风鐸’。”宋王禹偁《黄冈竹楼记》:“夏宜急雨,有瀑布声;冬宜密雪,有碎玉声。”2.比喻细小洁白的牙齿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允(王允)命貂蝉执檀板低謳一曲。正是:一点樱桃启絳唇,两行碎玉喷《阳春》。”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“那妇人同丫鬟下船,见了许宣,起一点朱唇,露两行碎玉,向前道一个万福。”3.喻指女性死者的遗钗、残稿等。清王继香《<小螺庵病榻忆语>书后》:“续遗咏於玉
【空中】;天空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夫天地,空中之一细物,有中之最巨者,难终难穷。”唐温庭筠《湖阴词》:“五陵愁碧春萋萋,灞川玉马空中嘶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七章:“袁润身把烟夹在右手底两个指头中间,张开口,吐出一口白雾,一圈一圈地腾上了空中。”2.犹中空。宋苏轼《石锺山记》:“有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鏜鞳之声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鲁般》:“大者为栋为梁,小者为杙为栭,曲者为枅,直者为楹,长者为榱,短者为棁,非空中而液身者,无所不用。”3.宫中古琴名。《初学记》卷十六引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
【落】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歷各切,音洛。《禮·王制》草木零落,然後入山林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落,始也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楚子成章華之臺,願與諸侯落之。《註》宮室始成,祭之爲落。又叔孫爲孟鐘,饗大夫以落之。《註》以豭豬血釁鐘曰落。又《博雅》居也。《綱目集覽》人所聚居,故謂之村落、屯落、聚落。又《後漢·竇憲傳》躡冒頓之區落。又蕃籬曰虎落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爲中周虎落。《註》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。又廢也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子高曰:夫子盍行耶,無落吾事,耕而不顧。又落落,不相入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落落如石。又
【声】《字彙》同。《正字通》俗聲字。(聲)〔古文〕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盈切《正韻》書征切,聖平聲。《說文》音也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傳》聲謂五聲,宮商角徵羽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之月,止聲色。《註》聲謂樂也。又凡響曰聲。《張載·正蒙》聲者,形氣相軋而成。兩氣者,谷響雷聲之類。兩形者,桴鼓叩擊之類。形軋氣,羽扇敲矢之類。氣軋形,人聲笙簧之類。皆物感之良能,人習而不察耳。《韻會》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。又聲敎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曁聲敎,訖于四海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樹之風
【泠泠】泠清貌。《文选·宋玉<风赋>》:“清清泠泠,愈病析酲。”李善注:“清清泠泠,清凉之貌也。”汉徐干《情诗》:“高殿鬱崇崇,广厦凄泠泠。”2.清白、洁白貌。《楚辞·东方朔<七谏·怨世>》:“清泠泠而歼灭兮,溷湛湛而日多。”王逸注:“清泠泠,以喻洁白。”汉刘向《新序·节士》:“吾独闻之,新浴者必振衣,新沐者必弹冠,又恶能以其泠泠更事之嘿嘿者哉!”3.形容声音清越、悠扬。晋陆机《招隐诗》之二:“山溜何泠泠,飞泉漱鸣玉。”宋朱熹《次秀野韵题卧龙庵》:“更把枯桐写奇趣,鵾絃寒夜独泠泠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主人蓄
【鸣】《唐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明。《說文》鳥聲也。《玉篇》聲相命也,嘷也。《詩·大雅》鳳凰鳴矣,于彼高岡。又獸亦曰鳴。《易·說卦傳》其於馬也爲善鳴。又《增韻》凡出聲皆曰鳴。《禮·學記》叩之以小,則小鳴。叩之以大,則大鳴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子以堅白鳴。又鳥名。《山海經》弇州山有五彩之鳥,仰天鳴,名曰鳴鳥。《書·召誥》我則鳴鳥不聞。《音義》馬云:鳴鳥,謂鳳凰也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病切,音命。鳥相呼也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山雞晨羣,野雉朝雊。求偶鳴子,悲號長嘯。《註》鳴,
【索索】1.恐惧貌;颤抖貌。《易·震》:“震索索,视矍矍。”孔颖达疏:“索索,心不安貌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三回:“剃头的跪在地下,索索的抖。”茅盾《列那和吉地》五:“给它解绳索的时候,它还以为大祸到了,怕得什么似的,浑身索索地抖。”2.冷漠,无生气貌。北周庾信《拟<咏怀>》之一:“索索无真气,昏昏有俗心。”南朝梁陶弘景《冥通记》卷四:“九日见丞云,比者情志何甚索索。”清曹寅《古倾杯·钞书》词:“频年嗜好,多慙糟粕,索索都无真气。”3.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。前蜀贯休《送姜道士归南岳》诗:“松品落落,雪格索索。”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