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事壶觞里,韶华杖履中

胜事壶觞里,韶华杖履中

诗句读音
韶华杖履中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sháo huázhàng lǚ1|4
胜事壶觞里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shèng shìhú shānglǐ

胜事壶觞里,韶华杖履中释义

【韶华】光。常指春光。唐戴叔伦《暮春感怀》诗:“东皇去后韶华尽,老圃寒香别有秋。”明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一折:“韶华将尽,三分流水二分尘。”清讴歌变俗人《醒世缘弹词》第九回:“看看又是残冬过,满眼韶华一片春。”2.美好的年华。指青年时期。唐李贺《嘲少年》诗:“莫道韶华镇长在,髮白面皱专相待。”宋秦观《江城子》词:“韶华不为少年留。恨悠悠,几时休。”李大钊《青春》:“赠子之韶华,俾以青年纯洁之躬,飫尝青春之甘美。”

【杖履】所用的手杖和鞋子。唐李商隐《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》:“方思捧持杖履,厕列生徒;岂望便上仙舟,遽尘莲府。”清钱谦益《祭都御史曹公文》:“儼觚稜之在望,撰杖履其奚从?”2.对老者、尊者的敬称。宋苏轼《夜坐与迈联句》:“乐哉今夕游,復此陪杖履。”明张煌言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:“千里片鸿,经年尺鲤,北顾旌旗,南询杖履。”清姚鼐《复曹云路书》:“贤从子谓杖履秋冬或来郡,然则不尽之意可面陈。”3.谓拄杖漫步。唐朱庆馀《和刘补阙秋园寓兴》之三:“逍遥人事外,杖履入杉萝。”清曹寅《读梅耦长<西山>诗》诗:“杖履凌云巔,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胜事】情。《南齐书·竟陵文宣王子良传》:“子良少有清尚,礼才好士……善立胜事,夏月客至,为设瓜饮及甘果,著之文教。”唐刘长卿《送孙逸归庐山》诗:“常爱此中多胜事,新诗他日佇开缄。”清吴伟业《观王石谷山水图》诗:“世间胜事谁能识,兵戈老尽丹青客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这样的心情尤以这一伙中的吴荪甫感受得最为强烈。今晚上的行乐胜事是他发起的。”2.指寺、观中法会、斋醮等。宋洪迈《夷坚丙志·寿昌县君》:“子愉梦母如存,且曰:‘……汝与汝父言,亟营胜事,使我得转为男子。’”明邵璨《香囊记·祈祷》:“见説僊观修设胜事,特

【壶觞】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引壶觴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。”唐白居易《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》诗:“诗境忽来还自得,醉乡潜去与谁期?东都添箇狂宾客,先报壶觴风月知。”金马定国《送图南》诗:“壶觴送客柳亭东,回首三齐落照中。”清顾炎武《陶彭泽归里》诗:“瓮盎连朝浊,壶觴永日酣。”清阮葵生《茶馀客话》卷四:“先生辨舟中几人,服某某色;杯斝壶觴之属,歷歷可数。”
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