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为男子仍身健,时遇昌辰更岁穰

生为男子仍身健,时遇昌辰更岁穰

诗句读音
生为男子仍身健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二十五願
拼音: shēngwéi|wèinán zǐréngshēnjiàn
时遇昌辰更岁穰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shíyùchāng chéngēng|gèngsuìráng

生为男子仍身健,时遇昌辰更岁穰释义

【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所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師庚切,音甥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玉篇》起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凡道不欲壅,壅則哽,哽而不止則跈,跈則衆害生。《註》生,起也。又《玉篇》產也。《博雅》人十月而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年》獨隂不生,獨陽不生,獨天不生,三合然後生。又出也。《易·觀卦》上九觀其生,君子無咎。《註》生,猶動出也。又養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五曰生以馭其福。《註》生,猶養也。賢臣之老者,王有以養之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敎訓。又《韻會》死之對也。《孟子》生,亦我所欲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

【男子】1.犹男人。男性的成年人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男子二十冠而字。”《新唐书·后妃传上·太穆窦皇后》:“恨我非男子,不能捄舅家祸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地部一》:“﹝燕云﹞奄竖多於縉绅,妇女多於男子。”巴金《寒夜》四:“她不是一个人,她和一个三十左右的年轻男子在一块儿。”2.儿子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男子,载寝之牀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寿,富,多男子,人之所欲也。”唐韩愈《唐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府君墓志铭》:“男子二人,长曰某,早死;次曰天官,始十岁。”元揭傒斯《大元敕赐正奉大夫董公神道碑》:“﹝夫人

【仍】《唐韻》如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蒸切《正韻》如陵切,音艿。因也。《論語》仍舊貫,如之何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几筵》吉事變几,凶事仍几。《註》變几,變更其質,謂有飾也。仍,因也,因其質,謂無飾也。又重也,頻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吉瑞累仍。又《谷永傳》饑饉仍臻。又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。《註》仍仍,不得志之貌。又雲仍。《爾雅·釋親》昆孫之子爲仍孫,仍孫之子爲雲孫。又國名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少康娶於有仍氏。又姓。又叶人余切,音如。《柳宗元·佩韋賦》冶訐諫於昬朝兮,名崩弛而陷誅。苟縱直而不羈兮,乃變罹而禍
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
【健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建切,乾去聲。《說文》伉也。《增韻》强有力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官健。《唐書·德宗紀》張萬福曰:官健虛費衣糧,無所事。《註》州兵給衣糧者,爲官健。又健兒。天寶十四載,京師召募十萬,號天寶健兒。又姓。宋遺民健武,邯鄲人。又《正韻》巨展切,音件。《廣韻》難也,舉也。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牛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元具切《等韻》魚具切,音寓。《玉篇》見也,道路相逢也。《廣韻》不期而會也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、衞侯遇于垂。《穀梁傳》不期而會曰遇。《禮·曲禮》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。《註》未及期,在期日之前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諸侯冬見曰遇。《註》偶也,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。又待也,接也。《前漢·季布傳》遇人恭謹。又《蒯通傳》漢王遇我厚。又合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七十說而不遇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有遇冲,爲河內太守。又《字彙補》五口切,與偶同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氣相遇者,使勝高。又《集韻》

【昌辰】唐刘禹锡《代慰义阳公主薨表》:“岂意遘兹短历,奄谢昌辰。”宋苏轼《集英殿秋宴教坊词·教坊致语》:“臣等幸覯昌辰,叨尘法部。”清钱谦益《瞿太公墓版文》:“蔼蔼瞿公,际此昌辰。”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岁】〔古文〕亗《唐韻》相銳切《集韻》須銳切,音帨。《釋名》歲,越也,越故限也。《白虎通》歲者,遂也。《易·繫辭》寒暑相推而歲成。《書·洪範》五紀,一曰歲。《傳》所以紀四時。《又》王省惟歲。《傳》王所省職,兼總羣吏,如歲兼四時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唐虞曰載,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。《郭註》歲,取歲星行一次也。《疏》按《律歷志》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,歲星十二歲而周天,是年行一次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馮相氏掌十有二歲。《又》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,觀天下之妖祥。《疏》此太歲在地,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。歲星右行於天,一歲移一

【穰】《廣韻》汝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陽切《正韻》如羊切,音攘。《說文》禾已治者。《廣韻》禾莖。又禾實豐也。《詩·商頌》豐年穰穰。又凡物豐盛皆曰穰。《詩·周頌》降福穰穰。《傳》穰穰,衆也。又《史記·滑稽傳》道傍有穰田者。《註》謂爲田求福穰。又姓。齊將穰苴之後。《何氏姓苑》今高平人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南陽郡穰縣。又《正字通》與瓤通。凡果實中之子曰屖穰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汝兩切,音壤。豐也。《前漢·張敞傳》京師長安中浩穰。又《集韻》人成切,平聲。蹂禾黍之餘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商頌》農年穰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