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哲符休运,伊皋列上台

圣哲符休运,伊皋列上台

诗句读音
伊皋列上台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yīgāo|háolièshàng tái
圣哲符休运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shèng zhéfúxiū yùn

圣哲符休运,伊皋列上台释义

【伊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脂切《集韻》於夷切《韻會》幺夷切《正韻》於宜切,音蛜。彼也。《詩·秦風》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又發語辭。《詩·邶風》伊余來墍。又《小雅》伊誰云從。又維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嘉薦伊脯。《揚雄·河東賦》伊年暮春,將瘞后土,禮靈祇。《註》師古曰:伊,是也。又鬰伊,不舒貌。《後漢·崔寔傳》智士鬰伊於下。與噫通。又吾伊,讀書聲。《黃庭堅詩》北窻讀書聲吾伊。俗作吚。又伊威,委黍也。《詩·豳風》伊威在室。《陸璣疏》伊威一名委黍,一名鼠婦,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,如白魚者是也。又姓。又州名。本伊吾盧,地在燉煌大

【列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櫱切,音裂。《說文》分解也。《廣韻》行次也,位序也。《前漢·韋玄成傳》恤我九列。《註》九卿之位。《顏延之·曲水詩序》婆娑于九列。又軍伍。《左傳·僖二十二年》不鼓不成列。又布也,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陛戟百重,周廬千列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以列舍水。《註》列者,其町畦,必使平垣,則水可止舍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鄭有列禦。又《集韻》力制切,音例。比也。

【上台】1.指宫廷,朝廷。《南史·齐鄱阳王锵传》:“鏘以上臺兵力既悉度东府,且虑难捷,意甚犹豫。”唐白居易《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》:“骑省通中掖,龙楼隔上臺。”宋宋祁《送承制刘兼济知原州》诗序:“帝伟之,即詔以二千石守朝那,给上臺千兵,光宠帐下。”2.上司,上官。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黜陟之权,在上臺不在百姓,上臺喜,便是好官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雷太守道:‘也罢,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,禀明上臺,看上臺如何批下来,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。’”清王昙《为吴江绅士呈请于本县建昭忠祠状》:“皇

【圣哲】亦作“圣喆”。指超人的道德才智。亦指具有这种道德才智的人。并亦以称帝王。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古之王者,知命之不长,是以并建圣哲。”孔颖达疏:“圣哲,是人之儁者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夫维圣哲以茂行兮,苟得用此下土。”晋桓温《荐谯元彦表》:“夫旌德礼贤,化道之所先;崇表殊节,圣喆之上务。”唐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圣哲体仁恕,宇县復小康。”明张居正《答中溪李尊师论禅》:“目前幸得方内乂安,四夷响风,寔赖主上圣哲,百官奉职所致。”清戴震《<原善>序》:“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,治经之士,莫能综贯,习所见闻,积非成是。”

【符】《廣韻》防無切《集韻》馮無切《正韻》逢夫切,音扶。《說文》符,信也。漢制以竹,長六寸,分而相合。《釋名》符,付也。書所敕命于上,付使傳行之也。《玉篇》符,符節也。分爲兩邊,各持一以爲信。《篇海》符者,輔也,所以輔信。又驗也,證也,合也。《六書音義》符之爲言扶也,兩相符合而不差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門關用符節。《註》符節者,如今諸官詔符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黃帝合符釜山。《註》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。《高祖紀》六年,剖符行封。《孝文紀》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、竹使符。《註》張晏曰:符以代古之圭璋,从易也。師古曰:

【休运】盛世。《陈书·文学传·阮卓论》:“至如杜之伟之徒,值於休运,各展才用,之伟尤著美焉。”唐刘禹锡《代谢端午日赐物表》:“臣幸逢休运,获守外藩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明宗纪四》:“朕以眇躬,获承丕构,袭三百年之休运,继二十圣之耿光。”宋王安石《杂咏绝句》之九:“百年礼乐逢休运,千里江山极胜游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