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後有名岂如酒,体中不佳聊读书

身後有名岂如酒,体中不佳聊读书

诗句读音
身後有名岂如酒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四十四有
拼音: shēnyǒu míngqǐ|kǎirú3
体中不佳聊读书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tǐ|tī1|4bù jiāliáodú shū

身後有名岂如酒,体中不佳聊读书释义
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
【有名】。谓名字为大家所知。《管子·版法》:“庆勉敦敬以显之,富禄有功以劝之,爵贵有名以休之。”尹知章注:“贤者有名,爵贵以休之。”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》:“秀州本觉寺一长老,少盖有名进士,自文字言语悟入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且説婺州永康县有个有名的秀才,姓陈,名亮字同父。”胡云翼《中秋月》第一部一:“E校是汉口有名的商业大学。”2.有正当理由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师必有名。”如:师出有名。3.道家指万物本原的命名。与“无名”相对。《老子》:“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”
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
【酒】《唐韻》子酉切,愀上聲。《說文》就也,所以就人性之善惡。一曰造也。吉凶所造也。《釋名》酒,酉也,釀之米麴,酉澤久而味美也。亦言踧也,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。又入口咽之,皆踧其面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》辨三酒之物,一曰事酒,二曰昔酒,三曰淸酒。《註》事酒,有事而飮也。昔酒,無事而飮也。淸酒,祭祀之酒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酒,百藥之長。《東方朔傳》銷憂者莫若酒。《江純·酒誥》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,成之帝女,一曰杜康。又酒,明水也。《禮·明堂位》夏后氏尚明水,殷尚醴,周尚酒。又天酒,甘露也。《瑞應圖》王者施德惠,則甘露

【体】《廣韻》蒲本切《集韻》部本切,盆上聲。劣也。又麤貌。與笨同。《通雅》輀車之夫曰体夫。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,同昌公主賜酒餠餤四十橐駝,以飤体夫。《註》体,蒲本反。体夫,轝柩之夫。 俗書四體之體,省作體,誤。(體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土禮切,涕上聲。《說文》總十二屬也。《釋名》體,第也。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。《廣韻》四支也。《禮·中庸》動乎四體。又《易·文言》君子體仁,足以長人。《疏》體包仁道。又《書·畢命》辭尚體要。《註》辭以理實爲要。又《詩·衞風》爾卜爾筮,體無咎言。《傳》體,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不佳】1.不好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褚期生少时,谢公甚知之。恒云:褚期生若不佳者,僕不復相士。”清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奴仆》:“余八字中,奴僕宫最不佳,听之而已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好象诸公于裸体模特儿之外,都未留心现实,然而裸体画仍不佳。”2.身体不舒适,小病。《北堂书钞》卷一四四引《郭林宗别传》:“林宗尝不佳,夜命作粥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桓帝延熹七年》载此事,胡三省注云:“谓体中有不节适也,语曰不佳,微有疾也。”《晋书·王湛传》:“济尝诣湛,见牀头有《周易》,问曰:‘叔父何用此为?’湛曰

【聊】《唐韻》洛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憐蕭切《正韻》連條切,音膫。《說文》耳鳴也。又《韻會》語助。《詩·唐風》椒聊之實。《傳》椒聊,椒也。《疏》聊,語助也。又《博雅》聊,苟且也。《詩·衞風》孌彼諸姬,聊與之謀。《傳》聊,願也。《箋》聊,且略之辭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聊復爾耳。又賴也。《前漢·張耳陳餘傳》使天下父子不相聊。《揚子·方言》此其計畫,無所聊賴。又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。《註》聊浪,放曠貌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聊攝以東。《註》聊攝,齊西界也,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。《史記·韓王信盧綰傳》破豨將

【读书】书籍;诵读书籍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秋学礼,执礼者詔之;冬读书,典书者詔之。”唐韩愈《感二鸟赋》序:“读书著文,自七岁至今,凡二十二年。”夏丏尊叶圣陶《文心》十四:“正是王先生的声音,原来王先生在读书哩。”2.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。《礼记·杂记》:“荐马者哭踊,出乃包奠而读书。”孔颖达疏:“书,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。读之者,省録之也。”3.宣读盟辞。《穀梁传·僖公九年》:“葵丘之会,陈牲而不杀,读书加于牲上,壹明天子之禁。”4.上学;学习功课。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二:“我们的三叔祖、大伯父都是进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