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经大小百余战,麾下偏裨万户侯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身经大小百余战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shēnjīngdà xiǎobǎiyúzhàn |
麾下偏裨万户侯 | 平仄:平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: huīxiàpiān píwàn hù hòu |
身经大小百余战,麾下偏裨万户侯释义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经】〔古文〕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堅靈切,音涇。《說文》織也。《玉篇》經緯,以成繒帛也。《易·屯卦》君子以經綸。《疏》經,謂經緯。又《易·頤卦》拂經於丘。《註》經猶義也。又《書·酒誥》經德秉哲。《傳》能常德持智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夫禮,天之經也。《註》經者,道之常。又《詩·大雅》經之營之。《傳》經,度之也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體國經野。《註》經,謂爲之里。《疏》南北之道謂之經,東西之道謂之緯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經邦國。《註》經,法也。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。又《禮·月
【大小】大与小;大或小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冬之月﹞审棺椁之薄厚,塋丘垄之大小。”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明张居正《遵谕自陈不职疏》:“然臣愚,窃以为官有崇卑,则称有难易;任有大小,则责有重轻。”刘半农《瓦釜集·代自序》:“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,和他感动力的大小,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。”2.指尊卑或长幼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言君臣、上下、父子、兄弟、内外、大小皆有威仪也。”《后汉书·度尚传》:“申令军中,恣听射猎。兵士喜悦,大小皆相与从禽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【战】古文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膳切,旃去聲。《說文》也。《左傳·莊十一年》皆曰戰。又懼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小大戰戰。又姓。漢戰兢,明戰愼。
【麾】《廣韻》許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吁爲切,音撝。《玉篇》旌旗之屬,所以指麾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建大麾以田,以封蕃國。《註》大麾,其色黑,夏后氏所建,以四時田獵者也。又或作戲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諸侯罷戲下。《註》戲,大將之旗。又與撝同。以手指麾也。《書·牧誓》右秉白旄以麾。《詩·小雅》麾之以肱,畢來旣升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呂尚招麾殷民懷。《註》招麾,指麾也。又快也。《禮·禮器》祭禮不麾蚤。《註》麾之言快也。祭有常時,不以先時爲快也。又《集韻》呼恚切,音孈。以旌旗示之曰麾。又《集韻》况僞切,音齂。招也。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【偏裨】偏将,裨将。将佐的通称。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:“典属国任立、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,到陇西,分屯三处。”唐王维《陇头吟》:“身经大小百餘战,麾下偏裨万户侯。”《明史·杨一清传》:“尝再帅关中,起偏裨至大将封侯者,累累然不絶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平定回部本末》:“雅固书生,未嫻将略,惟听偏裨等出策,令不画一。”
【万户侯】之侯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有能得齐王头者,封万户侯。”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惜乎,子不遇时!如令子当高帝时,万户侯岂足道哉!”明何景明《鲁连》诗:“不受万户侯,长揖千乘君。”2.用以泛指高爵显位。唐杜牧《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》诗:“谁人得似张公子,千首诗轻万户侯。”宋陆游《山中夜归戏作短歌》:“少年意薄万户侯,白首乃作穷山囚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