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疲鬼乏赴功利,兆自襄公终始皇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神疲鬼乏赴功利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shén píguǐfá4gōng lì |
兆自襄公终始皇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一唐 拼音: zhàozìxiānggōngzhōng shǐhuáng |
神疲鬼乏赴功利,兆自襄公终始皇释义
【神疲】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养气》:“率志委和,则理融而情畅;钻礪过分,则神疲而气衰。”宋苏轼《秀州僧本莹静照堂》诗:“贫贱苦形劳,富贵嗟神疲。”清林则徐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》:“力微任重久神疲,再竭衰庸定不支。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丙部:“棕色者目光黯然,面色昧然,神疲气薾,性懒心愚,耗矣微哉。”
【乏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房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扶法切,音伐。無也。《孟子》空乏其身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,命有司振乏絕。《註》暫無日乏。又匱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韓厥曰:敢告不敏,攝官承乏。《註》猶代匱也。又廢也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子往矣,無乏吾事。《戰國策》不敢以乏國事。又射者所蔽。《周禮·春官》車僕大射共三乏。《註》一名容,用皮爲之,王大射張三侯,每侯有乏,使持旌告獲者,藉以蔽矢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乏參侯道。《疏》三分侯道。 《左傳·宣十五年》文反正爲乏。《說文》反止爲之,反正爲。《徐鉉曰》尙書,惟正之供,反正不供,
【赴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芳遇切,音仆。《爾雅·釋詁》赴,至也。《疏》趨而至也。《說文》趨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《春秋傳》赴告用此字,今俗作訃,非是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赴以庚戌。又《韻補》叶直祜切。《傅咸·燕賦》逮來春而復旋,意眷眷而懷舊。一委身乃無二,豈攺適而更赴。
【功利】1.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。多含贬义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有不合于令之所谓者,虽有功利,则谓之专制,罪死不赦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功利机巧,必忘夫人之心。”宋苏轼《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》:“自顷功利之臣,言政而不及化,言利而不及义。”艾青《我的父亲》诗:“我曾用无数功利的话语,骗取我父亲的同情。”2.功业所带来的利益。三国魏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故当享其功利,后世赖其英声。”宋梅尧臣《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》诗:“筮占聊助上,功利儻及民。”3.指功名和利禄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孤是一个粗卤汉子,今得见先生儒者
【兆】《唐韻》治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直紹切,音肇。《說文》灼龜坼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》掌三兆之法,一曰玉兆,二曰瓦兆,三曰原兆。《註》兆者,灼龜發于火,其形可占者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兆得大橫。《註》應劭曰:龜曰兆。又壇域塋界皆曰兆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。《註》兆謂爲壇之塋域也。《孝經·喪親章》卜其宅兆,而安厝之。《註》塋墓界域也。又朕兆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我則泊兮其未兆。《註》意未作之時也。又數名。《韻會》十萬爲億,十億爲兆。又京兆。《韻會》兆者,衆數。言大衆所在也。又《史記·曆書》游兆執徐三年。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【襄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湘。《說文》漢令:解衣而耕謂之襄。又上也。《書·堯典》懷山襄陵。《註》包山上陵也。又《臯陶謨》思曰:贊贊襄哉。《疏》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。又除也。《詩·鄘風》牆有茨,不可襄也。又成也。《左傳·定十五年》葬定公,雨,不克襄事,禮也。又駕也。《詩·鄭風》兩服上襄。《註》上駕,馬之最良者也。又《小雅》跂彼織女,終日七襄。《箋》駕,謂更其肆也。從旦至暮七辰,辰一移,謂之七襄。又《史記·諡法解》辟地有德曰襄,甲冑有勞曰襄。又地名。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表》襄平。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
【终始】1.从开头到结局;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汉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,而猥随俗之毁誉也。”宋陈善《扪虱新话·免役之法》:“荆公尝曰:‘吾行新法,终始以为不可者,司马光也,终始以为可行者,曾布也,其餘皆出入之徒也。’”清纳兰性德《题竹炉新咏卷》诗:“相约过君同展看,淡交终始似山泉。”2.引申为有始有终。唐贺兰进明《行路难》诗之五:“人生结交在终始,莫以升沉中路分。”唐李咸用《论交》诗:“易得笑言友,难逢终始人。”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