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山古木高千丈,怪石青苔绕四围

深山古木高千丈,怪石青苔绕四围

诗句读音
怪石青苔绕四围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guài shíqīng táiràosì wéi
深山古木高千丈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shēn shān3mùgāoqiān zhàng

深山古木高千丈,怪石青苔绕四围释义

【怪石】的美石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岱畎,丝、枲、鈆、松、怪石。”孔传:“怪异好石似玉者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怪石,碔砆之属。”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薄山之首曰苟牀之山,无草木,多怪石。”郭璞注:“怪石,似玉也。”宋苏轼《后怪石供》:“苏子既以怪石供佛印,佛印以其言刻诸石。”2.奇形怪状之石。唐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“日与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穷廻谿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。”唐方干《题故人废宅》诗之一:“閒花旧识犹含笑,怪石无情更不言。”

【青苔】苔藓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穷谷之污,生以青苔。”高诱注:“青苔,水垢也。”南朝梁江淹《青苔赋》:“嗟青苔之依依兮,无色类而可方。”宋赵师秀《大慈道》诗:“青苔生满路,人迹至应稀。”明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二折:“花飞锦机,草偃青苔。”冰心《寂寞》:“他便脱鞋和袜子,轻轻的走入水里,一面笑道:‘凉快极了,只是底下有青苔,滑得很。’”

【绕】《廣韻》而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擾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干祿字書》遶,通繞。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三年》繞朝贈之策。《註》繞朝,秦大夫。又《集韻》人要切,音蟯。撓,或作繞。

【四围】四面环绕。宋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下·西湖好处》:“﹝西湖﹞青山四围,中涵緑水,金碧楼臺相间,全似着色山水。”元贡奎《偶成》诗:“瀲瀲横塘柳四围,雨餘来看緑阴肥。”《冷眼观》第七回:“远远的看见有一所庄院,乌压压四围树木,遥见几缕炊烟。”2.四周,周围。唐牟融《登环翠楼》诗:“云树四围当户暝,烟嵐一带隔帘浮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四围山色中,一鞭残照里。”郭沫若《夕暮》诗:“四围苍老的荒山,好像瘦狮一样。”汉

【深山】与山外距离远的、人不常到的山岭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泽实生龙蛇。”汉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遂居深山之间,积土为室,编蓬为户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这老梟,大江以南叫作‘猫头鴟’,大江以北叫作‘夜猫子’,深山里面,随处都有。”侯金镜《漫游小五台·神游》:“在山里住过的人都懂得,山区里有深山、浅山、丘陵地带之分。”
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
【木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卜切,音沐。《說文》冒也。冒地而生,東方之行。从屮,下象其根。《徐鍇曰》屮者,木始申坼也,萬物皆始於微,故木从屮。《白虎通》木之爲言觸也。《玉篇》燧人氏鑽出火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:一曰水、二曰火、三曰木、四曰金、五曰土。《易·說卦傳》爲木。《疏》木可以揉曲直,卽順之謂也。《禮·月令》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《疏》春則爲生,天之生育,盛德在於木位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太師》金石土革絲木匏竹。《註》木,柷敔也。又質樸。《論語》剛毅木訥近仁。又木彊,不和柔貌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
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
【千丈】其长、高、深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薪稾千车,船长千丈。”北周庾信《终南山义谷铭》:“壁立千丈,峯横万仞。”唐白居易《续古诗》之七:“盈盈一尺水,浩浩千丈河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