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是鲁中儒服者,闲搔白发看游人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身是鲁中儒服者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五馬 拼音: shēnshìlǔ1|4rú fúzhě |
| 闲搔白发看游人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xiánsāobái1|4kàn|kānyóu rén |
身是鲁中儒服者,闲搔白发看游人释义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儒服】1.古代儒者的服饰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鲁哀公问於孔子曰:‘夫子之服,其儒服与?’孔子对曰:‘丘少居鲁,衣逢掖之衣。长居宋,冠章甫之冠。丘闻之也,君子之学也博,其服也乡。丘不知儒服。’”郑玄注:“逢,犹大也。大掖之衣,大袂襌衣也。”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路后儒服委质,因门人请为弟子。”2.泛指读书人的服装。清卓尔堪《从军行》:“上堂仍儒服,未忍换戎装。”丁玲《母亲》:“不同的只是武陵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,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。”3.谓作为儒生。明李贽《答邓明府》: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
【者】《廣韻》章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止野切,音赭。《說文》別事詞也。从白聲。,古文旅字。《韻會》今作者。《玉篇》語助也。《增韻》又卽物之辭,如彼者,如此者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長也。又《增韻》又此也。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。今俗多用這字,這乃魚戰切,迎也。又《韻補》叶掌與切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人迹所至,無不臣者。《註》索隱曰:者,協音渚。《楚辭·九歌》搴芳洲兮杜若,將以遺乎遠者。時不可以驟得,聊逍遙兮容與。《韻會》者,古文渚字,故从旅聲。後人以者添水作渚,以別者也之者,故者但爲語助。又叶阻可切。《繆襲·挽
【搔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曹切,音騷。《說文》刮也。《增韻》手爬也。《詩·邶風》搔首踟躕。《禮·內則》疾痛苛癢,而敬抑搔之。《註》抑按搔摩也。《前漢·枚乗傳》十圍之木,始生如蘖,足可搔而絕。《註》搔,謂抓也。又與騷通。《吳志·陸凱傳》所在搔擾,更爲煩苛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側絞切,音爪。手足甲也。與蚤同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沐浴櫛搔翦。通作爪。又先到切,音譟。與同。攫搏也。互見前八畫增字。
【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旁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陌切,音帛。《說文》西方色也。隂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隂數也。《釋名》啓也。如水啓時色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疏》秋之氣和,則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書繪之事,西方謂之白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靑州,厥土白墳。又《禮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韻》素也。潔也。《易·賁卦》白賁无咎。《註》其質素,不勞文飾也。又《說卦》巽爲白。《疏》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當室之白。《註》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說不行,則白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
【游人】无产业的流浪者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相刺》:“古者经井田,制廛里,丈夫治其田畴,女子治其麻枲,无旷地,无游人。”2.流民。指无田可耕,流离失所的人。《新唐书·韩琬传》:“夫流亡之人非爱羈旅、忘桑梓也,歛重役亟,家产已空,邻伍牵连,遂为游人。”3.游玩的人。宋苏轼《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》:“桥上游人夜未厌,共依水槛立风簷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二回:“此时天气寒冷,游人絶少。”郁达夫《临平登山记》:“龙洞道观的所以得至今庙貌重新,游人争集者,想来小康王的功劳,一定要居其大半。”1.闲散的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