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思直道佐明君,蛰雷震空天下闻

深思直道佐明君,蛰雷震空天下闻

诗句读音
蛰雷震空天下闻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2léizhènkōng|kòng|kǒngtiānxiàwén
深思直道佐明君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shēn sīzhí dàozuǒmíng jūn

深思直道佐明君,蛰雷震空天下闻释义

【蛰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立切,音。《說文》藏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蟄,靜也。《疏》藏伏靜處也。《易·繫辭》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《左傳·桓五年》凡祀,啓蟄而郊。《疏》啓蟄,言始發蟄也。《韻會》驚蟄,節名。又《玉篇》和集也。《詩·周南》宜爾子孫蟄蟄兮。又《集韻》質入切,音執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蟄蟲始作。郭象讀執。又《韻會》尺十切《正韻》尺入切,音叱。義同。

【雷】〔古文〕靁《唐韻》魯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回切,音罍。《說文》本作靁。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。从雨畾聲。象回轉形。《易·說卦》震爲雷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,雷乃發聲。又《禮·曲禮》毋雷同。《註》雷之發聲,物無不同時應者。人之言當各由已,不當然也。又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左冥而右黔雷。《註》黔雷,黔嬴也。天上造化神名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以雷鼓鼓神祀。《註》雷鼓,八面鼓也。又《韻會》雷門,會稽城門,有大鼓,聲聞百里。《前漢·王尊傳》毋持布鼓過雷門。又《南部新書》胡琴,大曰大忽雷,小曰小忽雷。又山名。《書·

【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章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音振。《說文》劈歷振物者。从雨辰聲。《註》徐鉉曰:今俗別作霹靂,非是。《易·說卦》震爲雷。《詩·小雅》震電。《傳》震,雷也。《春秋·僖十五年》震夷伯之廟。《疏》雷之甚者爲震。《釋名》震,戰也。所擊輒破,若攻戰也。又卦名。《易·說卦》萬物出乎震。震,東方也。又《易·說卦》震,動也。《書·舜典》震驚朕師。《盤庚》爾謂朕,曷震動萬民以遷。《詩·周頌》薄言震之。莫不震。《春秋·文九年》地震。《疏》公羊傳曰:震者何,動地也。《周語》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,隂迫而不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
【深思】深刻地思考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论》:“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”清姚鼐《扬雄<太玄目录>序》:“然而雄(扬雄)为是书,亦可谓好学深思,言之近道者矣。”巴金《能言树》一:“父亲默默地望着火,好像在深思的样子。”2.深深的思念。清曾灿《日暮》诗:“北风吹落日,游子发深思。”汉

【直道】古道路名。(秦始皇)三十五年(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)命蒙恬开筑,北起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),南至云阳(今陕西淳化西北),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论》:“吾适北边,自直道归,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,堑山堙谷,通直道,固轻百姓力矣。”《新民晚报》1984.6.8:“‘秦始皇直道’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……全长一千四百里。由于是‘直道’,因此遇山开山,遇沟填沟,工程十分浩大。”2.泛指直的路。《北史·张衡传》:“帝上太行,开直道九十里,以抵其宅。”《魏书·太祖纪》

【佐】《廣韻》則箇切《正韻》子賀切,左去聲。輔也,貳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以佐王均邦國。《論語註》顏子王佐之才。又《史記·天官書》五星者,天之五佐,見伏有時,盈縮有度。又《集韻》子我切。義同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天官》以佐王邦國。〕 謹照原文邦字上增均字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天官》以佐王邦國。〕 謹照原文邦字上增均字。

【明君】1.贤明的君主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大夫为政,犹以众克,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?”唐骆宾王《宿温城望军营》诗:“还应雪汉耻,持此报明君。”明刘基《拟连珠》之六八:“去奢尚俭,明君所以弭邪侈。”2.舞名。宋乐史《绿珠传》:“緑珠能吹笛,又善舞《明君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