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惟教本在庠序,力助儒哕止奸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力助儒哕止奸恶 | 平仄:仄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lìzhù|chúrúyuě|huìzhǐjiān è |
深惟教本在庠序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shēn wéijiào|jiāoběnzàixiáng xù |
深惟教本在庠序,力助儒哕止奸恶释义
【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林直切,陵入聲。《說文》筋也。象人筋之形。《徐曰》象人筋竦,其身作力,勁健之形。《增韻》筋,力氣所任也。《禮·聘義》日幾中而後禮成,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。又《曲禮》老者不以筋力爲禮。又《韻會》凡精神所及處,皆曰力。《孟子》聖人旣竭目力焉,旣竭耳力焉。又《韻會》物所勝亦曰力。《家語》善御馬者均馬力。《杜甫·張旭草書詩》溟漲與筆力。又勤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農服田力穡,乃亦有秋。《前漢·司馬遷傳》力誦聖德。《註》師古曰:力,勤也。又《禮·坊記》食時不力珍。《註》力,猶務也。又《後漢·
【助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牀據切《正韻》狀祚切,耡去聲。《說文》左也。从力,且聲。《廣韻》益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之所助者,順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牀舉切。《揚雄·太翕首》翕食嘬嘬,利如舞也。翕其羽,朋友助也。
【儒】《唐韻》人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汝朱切,音襦。學者之稱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人曰儒。《周禮·天官》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又侏儒,短人也。又侏儒,柱名,與株檽同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欂櫨侏儒。又與偄同。《隸釋魯峻孟郁》儒作偄。
【哕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月切,音黦。《說文》气啎也。《玉篇》逆氣也。《禮·內則》不敢噦噫嚏咳。《正字通》方書,有物無聲曰吐,有聲無物曰噦,有物有聲曰嘔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乙劣切,音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呼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呼外切,音翽。《玉篇》鳥鳴也。《詩·小雅》鸞聲噦噦。《傳》噦噦,徐行有節也。《釋文》呼會反。《集韻》本作銊,同鐬。又《詩·小雅》噦噦其冥。《箋》噦噦猶煟煟也,寬明之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呼惠切,音嘒。《詩·小雅》鸞聲噦噦。徐邈讀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穢切,音喙。與顪
【止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諸市切,音芷。《說文》下基也。象艸木出有址,故以止爲足。《徐曰》初生根幹也。又《廣韻》停也,足也。《易·艮卦》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又靜也。《禮·玉藻》口容止。《註》不妄動也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人莫鑒於流水,而鑒於止水,唯止能止衆止。又已也,息也。《論語》止吾止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寇盜不爲衰止。又居也。《詩·大雅》乃慰乃止。又《商頌》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。又心之所安爲止。《書·益稷》安汝止。《孔傳》言當先安好惡所止。《正義》曰:止謂心之所止。
【奸恶】恶”。1.邪恶。《书·尧典》“烝烝乂不格姦”孔传:“使进进以善自治,不至於姦恶。”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宪(竇宪)兄弟姦恶,既伏辜诛,海内旷然,各获其宜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若舜只要正他的姦恶,就见得象的不是矣。”郭沫若《孔雀胆》第二场:“我也什么病都没有,就是车力特穆尔的奸恶把我骇坏了。他的奸恶实在是足以使我失掉本性。”2.指邪恶的人或事。《后汉书·冯绲传》:“父焕,安帝时为幽州刺史,疾忌姦恶,数致其罪。”宋司马光《殿中丞知商州薛府君墓志铭》:“其志常在利民,而深疾姦恶。”明张居正《请宥言官疏》
【深惟】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此安危之要,国家之大事也。臣请深惟而苦思之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遭李陵之祸,幽於縲紲……退而深惟曰:‘夫《诗》《书》隐约者,欲遂其志之思也。’”《后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汉兴,高祖窘平城之围,太宗屈供奉之耻。故孝武愤怒,深惟久长之计。”
【教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古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效切,音較。《說文》作敎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《釋名》敎,效也,下所法效也。《廣韻》敎訓也。《玉篇》敎令也。《易·觀卦》聖人以神道設敎。《書·舜典》敬敷五敎在寬。《傳》布五常之敎。又《禮·王制》明七敎以興民德。《註》七敎,父子,兄弟,夫婦,君臣,長幼,賔客,朋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使帥其屬,而掌邦敎。《註》敎所以親百姓,訓五品,有虞氏五,而周十有二焉。《禮·曲禮》敎訓正俗,非禮不備。《荀子·脩身篇》以善先人謂之敎。又《蔡邕·獨斷》諸侯言曰敎。《正字通》諭告之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【庠序】方学校。后亦泛称学校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弟之义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立大学以教於国,设庠序以化於邑。”《旧唐书·儒学传上·萧德言》:“自隋氏版荡,庠序无闻。”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学子愤慨于庠序,商贾喧噪于廛市。”2.安详肃穆。庠,通“详”。安详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九卿位亚三事,班在大臣,行有佩玉之节,动有庠序之仪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战主国》:“僧徒肃穆,众仪庠序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纤手举而淡泞风光,玉步移而威仪庠序。”蒋礼鸿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