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物识忠信,壮士憎滞留
神物识忠信,壮士憎滞留释义
【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食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乗人切,音晨。《說文》天神,引出萬物者也。《徐曰》申卽引也,天主降氣,以感萬物,故言引出萬物。又《皇極經世》天之神棲乎日,人之神棲乎目。又神明。《書·大禹謨》乃聖乃神。《孔傳》聖無所不通,神妙無方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不測之謂神。《王弼云》神也者,變化之極,妙萬物而爲言,不可以形詰。《孟子》聖而不可知之謂神。又鬼神。陽魂爲神,隂魄爲鬼。氣之伸者爲神,屈者爲鬼。又諡法。《史記》民無能名曰神。又姓。漢騎都尉神矅。又升人切,音伸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神荼副焉。《註》海中神名。神,音
【物识】访求结识。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有志竟成》:“当予肄业於广州博济医学校也,於同学中物识有郑士良号弼臣者,其为人豪侠尚义,广交游,所结纳皆江湖之士,同学中无有类之者。”
【忠信】忠诚信实。《易·乾》:“君子进德脩业,忠信所以进德也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此四君者,皆明知而忠信,宽厚而爱人,尊贤重士,约从离衡。”宋欧阳修《朋党论》:“君子则不然,所守者道义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节。”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是以宽厚出名的,讲究忠信。”
【壮士】豪壮而勇敢的人;勇士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復还。”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子路治蒲,请见於孔子曰:‘由愿受教於夫子。’子曰:‘蒲其何如?’对曰:‘邑多壮士,又难治也。’”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富者,人之情性,所不学而俱欲者也。故壮士在军,攻城先登,陷阵却敌,斩将搴旗,前蒙矢石,不避汤火之难者,为重赏使也。”《北史·齐炀王宪传》:“既至殿门,宪独被引进。帝先伏壮士於别室,至即执之。宪辞色不挠,固自陈説。”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》:“﹝贺兰进明﹞惧师出且见袭,又忌巡声威,恐成功,
【憎】《唐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《正韻》咨登切,音增。《說文》惡也。从心曾聲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
【滞留】1.停滞;停留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通流财物粟米,无有滞留,使相归移也。”宋陆游《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抵雁翅浦》诗:“此行十日苦滞留,我亦芦丛厌鸣櫓。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诗话·绿雪堂集》:“《岭南杂誌》云:信美非吾土,胡为久滞留。”丁玲《阿毛姑娘》第一章第三节:“冬天没有什么事,又为了新婚,得准许在家稍微滞留一下的,有时整天的留在家里劈粗的树干。”2.谓有才德的人长久不得官职或不得升迁。宋司马光《荐范祖禹状》:“由臣顽固,编集此书,久而不成,致祖禹淹回沉沦,不得早闻达於朝廷,而祖禹安恬静默,如可以终身下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