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波罗蜜镇长存,庞公老汉通消息

十波罗蜜镇长存,庞公老汉通消息

诗句读音
十波罗蜜镇长存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三魂
拼音: shíbō luó mìzhèncháng cún
庞公老汉通消息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páng gōnglǎohàntōngxiāo xī

十波罗蜜镇长存,庞公老汉通消息释义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波罗蜜】1.亦作“波罗密”。梵语音译。意为到彼岸,即由此岸(生死岸)度人到彼岸(涅槃、寂灭)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二:“此六波罗蜜,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,到於彼岸,以是故名波罗蜜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﹝殷中军﹞初视《维摩詰》,疑‘般若波罗密’太多,后见《小品》,恨此语少。”刘孝标注:“波罗密,此言到彼岸也。”唐牟融《题山房壁》诗:“定处波罗蜜,须从物外寻。”明无名氏《精忠记·诛心》:“我只得忍辱波罗蜜,这的是念彼观音力。”2.即木波罗。通称波罗蜜树。常绿乔木。果椭圆形,味甜,可食。原产印度和马来

【镇】《字彙》俗鎭字。

【长存】1.长生,不死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若歷世而长存,何遽营乎陵墓。”唐寒山《诗》之二八○:“自古诸哲人,不见有长存。”2.指经久存在、长久保留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使一代之制,共日月而长存。”清刘大櫆《补溪草堂歌为顾学正备九作》:“曾将草露比富贵,惟有处士名长存。”3.旧时钱庄的长期存款。

【庞公】。东汉襄阳人。躬耕于襄阳岘山之南,曾拒绝刘表的礼请。后隐居鹿门山,采药以终。唐皇甫冉《赠郑山人》诗:“庞公採药去,莱氏与妻行。”明高启《耕》诗:“自得庞公计,遗安与子孙。”
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
【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旰切《集韻》虛旰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汗切,音熯。水名。《書·禹貢》嶓冢導漾,東流爲漢。又天河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箕斗之閒,漢津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漢者,亦金之散氣。《揚泉·物理論》漢,水之精也。《詩·大雅》倬彼雲漢。又漢中,郡名,秦惠王置。《廣輿記》今爲漢中府。又漢口,地名。《廣輿記》漢陽府,本春秋鄖國地,漢屬江夏,唐曰沔州,亦曰漢陽。又州名,屬成都府。《韻會》漢屬廣漢郡,唐置州。又半漢,形容之辭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天馬半漢。又《輟耕錄》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。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。見《孫穆·雞林

【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東切,統平聲。《說文》達也。《正韻》徹也。《易·繫辭》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。《禮·學記》知類通達。又亨也,順也。《禮·儒行》上通而不困。《註》謂仕則上達乎君,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。《易·節卦》不出戸庭,知通塞也。又暢也。《爾雅》四時和爲通正。《註》通,平暢也。又總也。《禮·王制》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。《註》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,使有十年之餘也。又開也。《前漢·何武傳》通三公官。《註》謂更開置之也。又也。《前漢·夏侯勝傳》先生通正言。《註》謂道之也。又凡人往來交好

【消息】消长,增减;盛衰。《易·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?况於鬼神乎?”高亨注:“消息犹消长也。”宋王禹偁《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》:“升降常自得,消息一何佳。”清顾炎武《答人书》:“十年以来,穷通消息之运如此,又何以为故人谋哉!”2.偏指增补。宋范仲淹《与朱氏书》:“里面有不是处,便与改正,空缺处,更消息。”3.变化。汉孔融《肉刑议》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,而欲绳之以古刑,投之以残弃,非所以与时消息也。”晋张天锡《遗郭瑀书》:“心与至境冥符,志与四时消息。”《隋书·礼仪志四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