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磴坐来温,藓径净如扫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藓径净如扫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xiǎnjìngjìng|chēngrúsǎo|sào |
石磴坐来温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二十三魂 拼音: shí dèngzuò láiwēn |
石磴坐来温,藓径净如扫释义
【藓】《唐韻》息淺切,音癬。苔蘚也。《本草》屋遊,一名瓦蘚。又《述異記》苔草亦呼宣蘚。《韻會》蘚,垣衣。一曰白草名。
【径】《集韻》古定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吉定切,音徑。《說文》步道也。《徐鍇曰》道不容車,故曰步道。《玉篇》小路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艮爲山,爲徑路。《疏》徯徑,細小狹路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夫閒有遂,遂上有徑。《註》徑容牛馬。《疏》徑不容車軌,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。《禮·月令》審端徑術。《三輔決錄》蔣詡舍中三徑,唯羊仲求仲從之游。又《廣雅》徑,袤也。《禮·曲禮》送喪不由徑。《註》徑,邪路也。又疾也,直也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張騫曰:今使大夏,從羌中險,從蜀宜徑。《註》如淳曰:徑,疾也。《唐書·盧藏用傳》仕宦之捷徑。又直波也
【净】《唐韻》楚耕切《集韻》初耕切,音琤。冷貌。
【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老切,音嫂。弃也,拚除也。《詩·大雅》洒掃廷內。又鬧掃,髻名。《三夢記》鬧掃,猶盤雅墮馬之類也。唐詩云:還梳鬧掃學宮妝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蘇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到切,音譟。義同。《論語》當洒掃應對進退,則可矣。 本作埽。又與騷通。別詳土部,馬部。
【石磴】;石台阶。南朝梁萧统《开善寺法会》诗:“牵萝下石磴,攀桂陟松梁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约有十数里,方得石磴,磴有百来级,级尽方是平地。”清钱谦益《香山寺》诗:“云从石磴中间出,月向香臺下界生。”《收穫》1984年第3期:“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,可磴面儿只有二寸来宽,大腿高高地提上去,脚板贴紧石磴横过来,咬着牙关彆足气,才能升上一磴。”典
【坐来】1.犹本来;向来。唐马戴《汧上劝旧友》诗:“坐来生白髮,况復久从戎。”宋王安石《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》诗:“谈论坐来能慰我,篇章传出亦惊人。”宋陈亮《贺新郎》词:“脩竹更深处,映帘櫳,清阴障日,坐来无暑。”2.犹适才;正当。唐李白《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》诗:“坐来黄叶落四五,北斗已掛西城楼。”宋张元干《点绛唇》词:“小雨忻晴,坐来池上荷珠碎。掉眉浓翠,怎不教人醉?”3.移时;顷刻。唐韩愈《春雪间早梅》诗:“玲瓏开已徧,点缀坐来频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雨丝云鹤》之二:“坐来改变如苍狗,试欲挥毫意自迷。”
【温】《唐韻》烏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昆切,音蕰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温水,出崆峒山,在臨汾南入河。又洛水之別名。《易·乾鑿度》王者有盛德之應,則洛水先温,故號温洛。又水名。《水經》温水,出牂柯夜郎縣。又泉名。《潘岳·西征賦》湯井温谷。《註》卽温泉也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取温之麥。《註》温,今河內温縣。《廣輿記》今屬懷慶府。又郡名。温州府,今屬浙江。又色和曰温。《論語》色思温。又性純粹曰温。《詩·秦風》温其如玉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温温,柔也。《疏》寬緩和柔也。《詩·大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