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翠屏烟篆冷,晓窗秋

十二翠屏烟篆冷,晓窗秋

诗句读音
晓窗秋平仄: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xiǎo1qiū
十二翠屏烟篆冷平仄:平 仄 仄 仄 平 仄 仄
韵脚:下平十五青
拼音: shí èrcuì píngyān zhuànlěng

十二翠屏烟篆冷,晓窗秋释义

【晓】《唐韻》呼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馨鳥切,囂上聲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曙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知也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指曉南越。又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末曉大將軍。《註》曉,猶白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遇也。又嬴也。又《博雅》說也。又快也。又《玉篇》慧也。

【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初江切。與牕同。《說文》本作囪。在牆曰牖,在戸曰囪。或作窗。《釋名》窗,聰也。於外窺內爲聰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四旁雨夾窗。《註》助戸爲明。亦作牕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麤叢切,音怱。通孔也,竈突也。 《韻會》案集韻,麤叢切,類篇韻補俱同。或作牕。《鮑昭·玩月詩》蛾眉蔽珠櫳,玉鉤隔銷。三五二八時,千里與君同。《陶潛詩》有酒有酒,閒飮東牕。願言懷人,舟車靡從。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。

【秋】〔古文〕龝《唐韻》七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雌由切《正韻》此由切,音鰌。金行之時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註》氣白而收藏也。《釋名》秋,就也,言萬物就成也。又繒也,繒迫品物使時成也。又《說文》禾穀熟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麥秋至。《澔曰》秋者,百穀成熟之期,此於時雖夏,於麥則秋,故云麥秋。《書·盤庚》乃亦有秋。又《禮·鄕飮酒義》西方者秋。秋,愁也。愁之以時,察守義者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,斂也。察嚴殺之貌。《春秋·繁露》秋之言猶湫也。湫者,憂悲狀也。又九月爲三秋。《詩·王風》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又四秋。《管子·輕重

【十二】十分之二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万,县隔千里之外,齐得十二焉。”裴骃集解引苏林曰:“十二,得十中之二。”2.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。《周礼·地官·载师》:“凡任地……甸稍县都,皆无过十二。”贾公彦疏:“皆无过十二者……皆无过十而税二。”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商贾求利,东西南北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岁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税。”颜师古注:“若有万钱为贾,则获二千之利。”3.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。南朝齐王融《望成行》:“金城十二重,云气出表里。”参见“十二分。”典

【翠屏】屏风。南朝梁江淹《丽色赋》:“紫帷鉿匝,翠屏环合。”后蜀鹿虔扆《思越人》词:“翠屏欹,银烛背,漏残清夜迢迢。”2.借指青翠的竹丛。宋梅尧臣《县署丛竹》诗:“寒生緑罇上,影入翠屏中。”3.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。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践莓苔之滑石,搏壁立之翠屏。”李善注:“翠屏,石桥之上石壁之名也。”李周翰注:“有石屏风如壁立,横絶桥上。”唐杜甫《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》诗:“细雨荷锄立,江猿吟翠屏。”明张居正《和真一王孙八岭山韵》:“仙城杳靄何因见,悵望青霄耸翠屏。”清汪中《甘露寺》诗:“中流砰訇两

【烟篆】亦作“烟篆”。指香、香烟等的烟缕。因形似圆曲的篆字,故称。鲁迅《野草·一觉》:“我疲劳着,捏着纸烟……烟篆在不动的空气中上升,如几片小小夏云,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。”钱锺书《围城》六:“辛楣新学会一种姿态,听话时躺在椅子里闭了眼睛,只有嘴边烟斗里的烟篆表示他并未睡着。”参见“香篆”。漢

【冷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魯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杏切,令上聲。《說文》寒也。从仌,令聲。《六書正譌》別作泠,非。泠乃水名。《南史·齊樂預傳》人笑褚公,至今齒冷。《增韻》淸甚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,字安義。又《唐韻》力鼎切《集韻》朗鼎切,靈上聲。冷,寒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靈。冷凙。吳人謂冰曰冷凙。令道當作冷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