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方通塞中,真心无不遍

十方通塞中,真心无不遍

诗句读音
真心无不遍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三十二霰
拼音: zhēn xīnwúbù|fǒubiàn
十方通塞中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shí fāngtōng sāi1|4

十方通塞中,真心无不遍释义

【真心】1.纯洁善良的心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欲设閒离之説,乱惑真心。”元杨景贤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你本是唐朝宫眷,秉真心不染尘缘。”2.诚心实意。唐韩愈《论佛骨表》:“然百姓愚冥,易惑难晓,苟见陛下如此,将谓真心事佛。”明来集之《铁氏女》:“我看你两人是真心了!”曹禺《日出》第一幕:“这是你的真心话,没有一点意气作用么?”3.佛教用语。谓真实无妄之心。宋契嵩《<坛经>赞》:“心有真心,有妄心,皆所以别其正心也。”清龚自珍《重辑六妙门序》:“妄心不异於真心者,岂指下手处言?妄之不拣,难用功故。”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遍】《廣韻》與徧同。詳彳部徧字註。

【十方】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呵罗单国》:“身光明照,如水中月,如日初出,眉间白豪,普照十方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》:“菩萨之化行於十方,仁寿之功霑於万国。”唐韩偓《僧影》诗:“智灯已灭餘空烬,犹自光明照十方。”

【通塞】谓境遇之顺逆。《易·节》:“不出户庭,知通塞也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生有脩短之命,位有通塞之遇。”唐李商隐《酬别令狐补阙》诗:“人生有通塞,公等繫安危。”《剪灯新话·富贵发迹司志》:“小而一身之荣悴通塞,大而一国之兴衰治乱。”2.通畅与阻塞。唐杜甫《归梦》诗:“道路时通塞,江山日寂寥。”宋苏轼《与王敏仲》之十五:“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。每竿上,须钻一小眼,如菉豆大,以小竹针窒之,以验通塞。”3.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。明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四:“诗用虚活字,时有难易;易若剖蚌得珠,难如破石求玉,且工且易,愈苦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