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方虚空圆陀陀,无量法门百杂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十方虚空圆陀陀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shí fāngxūkōng|kòng|kǒngyuántuó tuó |
无量法门百杂碎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wú liàngfǎ ménbǎizá suì |
十方虚空圆陀陀,无量法门百杂碎释义
【十方】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呵罗单国》:“身光明照,如水中月,如日初出,眉间白豪,普照十方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》:“菩萨之化行於十方,仁寿之功霑於万国。”唐韩偓《僧影》诗:“智灯已灭餘空烬,犹自光明照十方。”
【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朽居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休居切,音噓。空虛也。又《易·繫辭傳》周流六虛。《註》六虛,六位也。《疏》位本無體,因爻始見,故稱虛也。又《大戴禮》虛土之人大。《註》虛,縱也。又孤虛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日辰不全,故有孤虛。又星名。《書·堯典》宵中星虛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虛氏。見《姓苑》。又虛無,山名。《顏氏家訓》柏人城東有一孤山,或呼爲虛無山。又《廣韻》去魚切,音祛。《說文》大丘也。《集韻》古者九夫爲井,四井爲邑,四邑爲丘,丘謂之虛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桓十二年》會宋公于虛。《註》宋地。又水名。《前漢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【圆】《唐韻》王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權切,音員。與圜同。方之對也。《說文》圜,全也。《韻會》古方圓之圓皆作圜,今皆作圓。《易·繫辭》蓍之德圓而神,卦之德方以智。《管子·心術篇》能大圓者,體乎大方。《韓非子·飾邪篇》左手畫圓,右手畫方,不能兩全。《郭璞·江賦》圓淵九迴而懸騰。《註》峽江深急,激岸石而成圓流也。《元結·惡圓論歌》寧方爲皁,不圓爲卿。寧方爲汙辱,不圓爲顯榮。又圓夢,占夢以決吉凶也。《秦再思紀異錄》長安興義寺有圓夢堂,禪師智滿,圓夢獲驗,堂因以名。又與員同。《孟子》規矩方員之至也。《詩·商頌》
【陀陀】元曾瑞《端正好·自序》套曲:“既功名不入凌烟阁,放疎狂落落陀陀。”明康海《自酌》套曲:“人生恰似秋风过,纔裊裊,早陀陀。”
【无量】计算;没有限度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今宫室无量,民人日骇,劳罢死转,忘寝与食,非抚之也。”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由此言之,天下孰尚,故虽兼诸夏之富有,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。”宋苏轼《副使启》:“感佩于怀,愧作无量。”夏衍《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》:“电影事业的前途是无量的。”2.佛教语。指无量寿佛。宋苏轼《兴龙节功德疏文》之五:“福如南山之不騫,寿等西方之无量。”参见“无量寿佛”。
【法门】1.指王宫的南门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年》:“南门者,法门也。”范宁注:“谓天子、诸侯皆南面而治,法令之所出入,故谓之法门。”2.佛教语。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。亦泛指佛门。《法华经·序品》:“以种种法门,宣示於佛道。”宋苏轼《和文与可洋川园池·无言亭》:“慇懃稽首维摩詰,敢问如何是法门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善禅机》:“﹝宪皇﹞又以张紫阳虽道教,其《悟真外篇》实通禪理,并着归入释藏中以广法门。”3.途径;方法。宋陈亮《又乙巳秋书》:“此英雄豪杰所以自絶於门外,以为立功建业别是法门。”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七言律》: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【杂碎】零碎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叛散《五经》,灭弃《风》《雅》。百家杂碎,请用从火。”宋苏轼《石氏画苑记》:“其家书画数百轴,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,谓之《石氏画苑》。”丁玲《母亲》一:“说靠人,就只这一个老妈妈可靠,可是只能把杂碎事交把她。”2.指杂碎之事物。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﹝裴頠﹞以为尊祖配天,其义明著,庙宇之制,理据未分,直可为殿,以崇严祀。其餘杂碎,一皆除之。”3.细碎不纯。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钱穀·仓收陋弊》:“又有仓胥积恶,指称米色杂碎,掯勒不收。”4.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等的内脏。也称“杂件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