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馆之储,尚其不诬
史馆之储,尚其不诬释义
【其】〔古文〕丌亓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之切《正韻》渠宜切,音碁。《韻會》指物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其旨遠,其辭文。《詩·大雅》其在于今。又助語辭。《書·西伯戡黎》今王其如台。《詩·周南》灼灼其華。《玉篇》辭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漢陽阿侯其石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之切,音姬。《韻會》語辭。《書·微子》若之何其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人名。《史記·酈生傳》酈生食其者,留高陽人也。《註》正義曰:酈食其,三字三音,讀曆異幾。《前漢·楚元王傳》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。《註》師古曰:食音異,其音基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
【不诬】不妄;不假。《礼记·表记》:“是故君有责於其臣,臣有死於其言,故其受禄不诬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其言善乃受禄,是受禄不诬罔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杜林传论》:“杜林行义,烈士假其命。《易》曰:‘人之所助者信’,有不诬矣。”明文徵明《题李西台千文》:“今观此书,信不诬也。”
【史馆】官修史书的官署名。北齐时设立,唐太宗时始由宰相兼领,以后沿为定制。唐韩愈《独孤府君墓志铭》:“二年,兼职史馆。”《宋史·神宗纪三》:“﹝元丰四年﹞詔曾巩充史馆修撰,专典史事。”清魏源《<圣武记>叙》:“京师,掌故海也,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、故老传説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理水》:“不但文字质朴难识,有上古淳厚之风,而且立言也很得体,可以宣付史馆的。”漢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储】《廣韻》直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切《正韻》長魚切,音除。偫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,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。又副也。《南齊書》太子曰東儲。又儲胥,猶言御苑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旣新作于迎風,加露寒與儲胥。《註》武帝先作迎風館,後加露寒,儲胥二館。又儲與,卽容與。《淮南子·俶眞訓》儲與扈冶。一作諸與。《揚雄·羽獵賦》儲與乎大浦,聊浪乎宇內。《服虔曰》儲與,相羊也。與,音餘。聊浪,放浪也。又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