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好既殊尚,言语亦相抵
嗜好既殊尚,言语亦相抵释义
【言语】说话;说。《易·颐》:“《象》曰:山下有雷,颐。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九回:“史进只不言语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三回:“宝兄弟明儿断不可不言语一声儿,也不传人跟着,就出去。”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五:“以后出去,言语一声,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!”2.吩咐;命令。元关汉卿《绯衣梦》第一折:“俺员外言语,着我来悔这门亲事。”元曾瑞《留鞋记》第四折:“自家张千是也。奉老爷的言语,押着王月英到相国寺里去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三回:“这兵马都监黄信上厅来,领了知府的言语,出来点起五十箇壮健军汉,披掛了衣甲。”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相抵】抵触。唐柳宗元《辩<文子>》:“其意绪文辞,叉牙相抵而不合。”2.互相抵消。鲁迅《三闲集·我和<语丝>的始终》:“《语丝》的销路可只是增加起来,原定是撰稿者同时负担印费的,我付了十元之后,就不见再来收取了,因为收支已足相抵。”
【嗜好】1.喜好,特殊的爱好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下》:“夫佞辩者……探人之心、度人之欲、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,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岂能弃交修赊,抑遗嗜好,割目下之近欲,修难成之远功哉!”宋范仲淹《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》:“盖汉多叛人,陷於穷漠,衣食嗜好,皆不如意。”清朱克敬《瞑庵杂识》卷二:“﹝林则徐﹞每见客,必详问其生平,及技能嗜好与所遇山川风俗。”2.今多以指不良的爱好。梁斌《红旗谱》十二:“冯老兰说:‘我这一辈子了,没妄花过一个大钱,没有半点嗜好!’”巴金《利娜》上:“不过对于他这样的人
【殊】《唐韻》市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慵朱切《正韻》尚朱切,音殳。《說文》死也。漢令曰:蠻夷長有罪,當殊之。《莊子·在宥篇》殊死者相望也。《註》廣雅曰:殊,斷也。司馬云決也。一曰誅也。《字林》云死也。《前漢·宣帝詔》赦殊死以下。又絕也。《前漢·宣帝詔》骨肉之親,粲而不殊。《師古註》粲,明也。殊,絕也。明於仁恩,不離絕也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軍皆殊死戰。《師古註》殊,絕也。謂決意必死。又斷絕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三年》斷其後之木而弗殊。又傷而未絕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齊大夫與蘇秦爭寵,使人刺蘇秦,不死,殊而走。又別也,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