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将纤手匀红脸,笑拈金靥

时将纤手匀红脸,笑拈金靥

诗句读音
时将纤手匀红脸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shíjiāng|jiàngqiàn shǒuyúnhóng liǎn
笑拈金靥平仄:仄 平 平 仄
拼音: xiàoniānjīn yè

时将纤手匀红脸,笑拈金靥释义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
【纤手】亦作“纎手”。女子柔细的手。汉昭帝《淋池歌》:“秋素景兮泛洪波,挥纤手兮折芰荷。”晋陆机《拟西北有高楼》诗:“佳人抚琴瑟,纤手清且闲。”南朝陈徐陵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楚王宫内,无不推其细腰;魏国佳人,俱言讶其纤手。”宋张孝祥《丑奴儿》词:“珠灯璧月年时节,纤手同携。”清孙枝蔚《古别离》诗:“吴越有佳人,文綾出纤手。”

【匀】《唐韻》羊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倫切,音云。《說文》少也。从勹从二。指事也。一曰均也。《玉篇》齊也。《廣韻》徧也。《杜甫·麗人行》肌理細膩骨肉勻。又《集韻》規倫切,音君。與均同。

【红脸】1.犹红颜。妇女艳丽的面容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妾薄命》诗:“玉貌歇红脸,长顰串翠眉。”唐武平一《妾薄命》诗:“红脸如开莲,素肤若凝脂。”宋柳永《少年游》词之四:“香幃睡起,发妆酒釅,红脸杏花春。”2.指美女。唐项斯《长安退将》诗:“翠眉红脸和回鶻,惆悵中原不用兵。”3.害羞;羞愧。沙汀《困兽记》十三:“这样来谈话剧,我真要替你们红脸哩!”4.以怒容相对。如:我从来没跟谁红过脸。5.俗称传统戏曲中的红生角色为唱红脸的。比喻敢于严声厉色、直言不讳的人。巴金《里昂》:“固然我在这方面走过不少弯路,有时候把白脸看成红

【笑】〔古文〕咲《廣韻》私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仙妙切《正韻》蘇弔切,音肖。《廣韻》欣也,喜也。《增韻》喜而解顏啓齒也。又嗤也,哂也。《易·萃卦》一握爲笑。《詩·邶風》顧我則笑。《毛傳》侮之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母有疾,笑不至矧。《註》齒本曰矧,大笑則見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吳王曰:溺人必笑。《論語》夫子莞爾而笑。《註》小笑貌。又獸名。《廣東新語》人熊,一名山笑。又《韻補》思邀切。《詩·大雅》勿以爲笑,叶上囂、下蕘。《淮南子·汜論訓》不殺黃口,不獲二毛,于古爲義,于今爲笑。《古逸詩·趙童謠》趙爲號,秦爲笑。以爲不信,視

【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奴兼切,音鮎。《說文》也。《廣韻》指取物也。《杜甫詩》舍西柔桑葉可拈。又《集韻》職琰切,音颭。《正韻》尼占切,音黏。義同。

【金靥】1.唐五代妇女在颊上点染的一种金黄色妆饰。后蜀毛熙震《后庭花》词:“时将纤手匀红脸,笑拈金靨。”宋孙光宪《浣溪沙》词:“腻粉半粘金靨子,残香犹暖绣薰笼。”2.比喻菊花。宋苏舜钦《和圣俞庭菊》:“类妆翠羽枝,已喜金靨小。”